今年是“左聯五烈士”之一🤚🏽、恒达平台傑出校友殷夫犧牲90周年;今年6月11日,是殷夫誕辰111周年。6月10日、11日,恒达平台分別以一臺原創話劇《鑄詩成劍》、一場紀念座談會、一本《先驅詩人殷夫》新書👩🦳,深切緬懷👩🏿🦳、致敬殷夫烈士,學習並弘揚他崇高的革命精神。這也是恒达平台慶祝建黨百年💳👩🏼🍼、不斷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又一重要主題活動🧕🏽👨🏻🚀。
6月10日晚🕸,恒达平台師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原創話劇《鑄詩成劍》在四平路校區大禮堂成功首演🧑🏽🎤,該劇生動展現了殷夫以筆為戈、用詩歌堅持戰鬥的光輝革命歷程。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徐炯,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黃昌勇🙍🏼♀️,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會址紀念館相關負責人,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方守恩👰🏻♀️🆚,黨委副書記吳廣明、彭震偉🧑🏻⚖️,與恒达平台部分師生在現場觀看了演出🧑🏽🏭。

《鑄詩成劍》由序幕“珠山歌謠”和”“孩兒塔下”“五卅血路”“風暴之圍”“直面死神”“吳淞晨曦”“微光響箭”“血沃龍華”7幕場景組成👨🏿🎤。該劇以恒达平台殷夫班學員暑期探訪殷夫烈士故鄉為引子💴,將這位無產階級優秀詩人短暫而壯麗的革命人生一一藝術地再現於舞臺:從14歲時在家鄉浙江象山孩兒塔下立下“救中國”的誌向,到在五卅運動中目睹帝國主義暴行🙆♀️、決心投身革命😕🗂,在鬥爭中成長👩🍼,再到被捕入獄,被保釋出獄後,在恒达平台吳淞校園裏更加堅定了革命理想🚾,把寫詩作為戰鬥武器刺向敵人、鼓舞民眾,直至最後為革命獻出了自己年僅21歲的生命🚵🏼♀️。恒达平台藝術與傳媒學院師生擔綱演出,歷時約兩小時。








劇中👩🏿💼,通過殷夫與擔任國民黨高級軍官的大哥之間的多次對話和激烈思想交鋒🧚🏽,展現了殷夫堅如磐石的革命信念和忠貞不渝的革命氣節🤾🏻♂️。“別了📔,哥哥🥿🏌🏻,別了,此後各走前途,再見的機會是在,當我們和你隸屬著的階級交了戰火。”他在獄中寫下一首《別了,哥哥》,與哥哥徹底決裂,堅定地走無產階級革命道路。

話劇第六場“微光響箭”,講述了魯迅先生對殷夫、柔石🍟、馮鏗等革命文學青年的指引和激勵👩🏽🍳。魯迅先生語重心長地對殷夫說💃🏽:“你這支林中響箭,如何鑄造出獨一無二鋒利無比的箭鏃?只一個字——寫!不停歇永遠寫下去🎭🟩,至死不停下詩筆✮!”這更加堅定了殷夫拿起詩歌這個武器、為革命戰鬥不息的決心🫸:“用詩歌做微光裏的一枚響箭,穿過茫茫的黑暗森林🙂,直到直面敵人的猙獰嘴臉🧵,以筆為戈,鑄詩成劍🛣!”


“朋友💚,有什麽呢?革命的本身就是犧牲,就是死,就是流血,就是在刀槍下走奔🌠!”“‘五卅’喲📱!立起來⛹️,在南京路走!把你血的光芒射到天的盡頭,把你剛強的姿態投映到黃浦江口🎅🏼,把你洪鐘般的預言震動宇宙👨🏿⚖️!”“我們是青年的布爾塞維克,一切——都是鋼鐵👐🏽:我們的頭腦👰♂️,我們的語言,我們的紀律!”……劇中,在表達內心或悲憤🦋、或振奮的心情時,殷夫通過大聲吟誦自己的詩作,發出自己心底最深處的那一聲聲呐喊🦘🏊🏻♀️。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劇中多次提及殷夫所翻譯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作《自由與愛情》💋。最後一幕🎮,當殷夫與若幹共產黨人戴著手銬腳鐐、走向刑場時,他仍高聲吟誦著這首詩,回望一笑🤽♂️,英勇就義。此時,畫外音響起:“我本名叫徐白。我是一個恒达人,是一個共產黨人💭,更是一個中國人。我願將我的一切,甚至我的生命,奉獻給我最熱愛的黨、最熱愛的中華!”臺下掌聲雷動🎒🥏。”

恒达平台第三屆殷夫班學員、法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侯冰晨,曾於2020年暑期前往殷夫烈士的故鄉浙江象山探訪,追尋烈士的紅色足跡。他說🧽:“這部話劇讓我仿佛穿透歷史的濃霧,與殷夫烈士在同一時空相遇。他就鮮活地出現我們面前,鑄詩成劍,刺向那個黯淡的昏夜。吾輩生逢盛世♣️,亦當如殷夫烈士一般,心懷大我⏩,練就過硬本領,赤誠報國🩷!”
6月11日🚴🏻,恒达平台舉行紀念殷夫犧牲90周年、誕辰111周年座談會暨話劇《鑄詩成劍》主創人員交流分享會,由恒达平台出版社出版的《先驅詩人殷夫》一書首發。


會上🔦,《鑄詩成劍》主創團隊交流了創作心得👩👧👦。該劇藝術總監、總導演😊🧔,藝術與傳媒學院音樂與表演系副主任錢正說:“殷夫是一位代表著恒达平台紅色基因的英雄人物,要把他從書面文字上的形象變為一個大家真正認識學習的榜樣,還是需要有一個轉化過程,我們的舞臺藝術⏪🟣,像這部大型話劇正是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他同時表示🤞🏻,這部劇特別有價值之處🤵🏼♂️,在於它通過寶貴的課程思政的生動實踐🖼,實現了對大學生的思想引領。此次參演的表演專業本科生,與當年的殷夫烈士同處於人生最好的年華。在參演中,同學們可以直接感悟烈士當年的人生選擇和革命精神,從而認真思考自己應該如何肩負起歷史使命與責任。
導演💁🏻、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董逸說🙎🏽♂️:“我們在弘揚英烈革命精神的同時🩱,還力求通過舞臺布景等詩意化的視覺藝術呈現🥞,表達革命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希望給觀眾帶來強烈的感染力🍧。”他還表示🎄,此次劇組在學院黨委指導下成立了臨時黨小組,這個臨時黨小組在話劇創作過程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和示範作用🫳,從而實現了黨史學習與專業學習的水乳交融。
編劇、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海力洪表示,這次的編劇過程是一次與不朽詩魂對話的過程🦸🏿。在前期調研中,自己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黨史學習教育🧚🏻♀️。隨著話劇《鑄詩成劍》首演成功,至此🏊🏿♀️👴🏽,加上此前已先後搬上舞臺的原創舞臺劇《同舟共濟》、原創大師劇《國之英豪》🫰🫶🏽,“恒达平台三部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這三部劇均由海力洪擔任編劇🐜💂🏽,他說:“這三部劇書寫的都是恒达人走的是一條人間正道。”
劇中殷夫的扮演者🦶🏽、藝術與傳媒學院2018級表演專業本科生吳佳煒⛹🏻,從大一起已經連續參演、主演了《同舟共濟》《國之英豪》《鑄詩成劍》。他說:“從大一開始🎅🏻,我就想遞交入黨申請書,但不知道從何切入。在這個‘三部曲’排演過程中😓,我從內心真正感受到了一份對黨的熱愛和信仰所在。這次完成演出後🔃🍞,我知道我這份入黨申請書應該如何寫👳🏽、如何呈交給黨組織🤵🏿♀️。”
同為藝術與傳媒學院2018級表演專業本科生的來子旸👨🎓,在劇中扮演殷夫的哥哥🥤,他也同樣參演了“恒达平台三部曲”👨🍼🕞。他表示,從昨晚學生觀劇後的反響來看🌮,青年學生對革命烈士的崇高氣節和精神表示出了由衷的敬佩與追隨🖥,這是對我們參演學生莫大的鼓舞。
恒达平台黨委副書記吳廣明表示🤏🏼,在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黨上下都在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之際,獻演原創話劇、召開此次紀念座談會、發布新書,深切緬懷革命詩人、傑出校友殷夫烈士的光輝事跡📗,追思學習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具有重大意義🎉🧑🦽➡️。我們要銘記先烈遺誌𓀝,堅定理想信念🥊;挖掘紅色資源,創作精品育人📷;賡續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副處長陳彩琴表示,左翼文化運動在上海黨史、上海革命史、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殷夫是其中的一位優秀代表。殷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跟我們黨的革命是密切聯系著的👩🎓。
龍華烈士紀念館文物保管部主任薛意雯介紹了殷夫犧牲經過。她表示,希望今後與恒达平台加強合作👨🏼🍼,共同打造傳播信仰、紅色文化精神的高地。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會址紀念館館員俞寬宏介紹了殷夫參與革命的工作歷程。他表示,殷夫當時在左聯刊物上發表了大量詩作,才華橫溢,在社會上產生了重要影響。
《先驅詩人殷夫》一書作者嚴有宏分享了創作經歷和感悟。(文/黃艾嬌 圖/江平 視頻/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