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前方戰鬥💛🩶,我在後方為你分憂💝,恒达學子“雲陪伴”上海抗疫一線人員子女
來源:新聞中心🫸、校團委
時間👨🏼🦲:2022-04-12 瀏覽:
“特別開心!”4月12日,當記者在電話中問起3天前“雲陪伴”的情景👨🏼✈️,恒达平台藝術與傳媒學院2021級碩士生黃凱琳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9日晚7點至8點🙅♀️,她與一位嘉定區小學生帆帆“雲會面”,我細細講你靜靜聽🦪,這對“師生”友好互動🧔🏻♀️,氣氛格外溫馨⛹🏼♂️。聽完課後,帆帆情不自禁地說:“我媽媽就是超人,她現在去打怪了📋,我為媽媽驕傲。”

為了上好這節課,黃凱琳找出了之前在雲南支教時的備課資料,結合小朋友的具體情況👸🏻,花了兩個晚上精心準備這節名為“認識情感,傳遞情感正能量”的課件🤦。這已是恒达學子對帆帆的第4次“雲陪伴”👰♀️。“感謝同學們幫我們分憂👆🏻,你們學業任務也不輕,真是用心了。”家長留言中充滿感激。
你在前方戰鬥👉,我在後方為你分憂🤦🏼。3月下旬,恒达平台積極響應團市委發起的上海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子女“愛心雲托班”號召🧎♀️,依托“恒达逆行者”後端保障突擊隊,先後組織12支誌願服務團隊和200余名誌願者投身“雲托班”線上誌願服務♖🧑🏻🔧。開班第一周,已完成150余課時教學,服務上海和學校抗疫一線人員子女百余名。
學生幹部帶頭“雲陪伴”方艙醫院內高中生
“感謝市政府幫忙💆🏼!給我提供了這麽好的老師!”兩天前,從方艙醫院順利出院後,高中生小倪同學懷著感激的心情🙍♀️,在朋友圈曬出了哥哥姐姐們為他補習的微信記錄🧑🏻🍳。恒达平台學生會執行主席、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2018級本科生陳司瑤是其中的姐姐,也是小倪同學輔導團隊的負責人📰。

陳司瑤主動請纓成為了第一批上崗的“雲托班”老師🔍。為了給倪同學提供全科目補習,陳司瑤牽頭邀請了滬上兄弟高校的同學一起組成了一支輔導“夢之隊”⚧。“請問學長學姐,這道題怎麽做?”“我來給你寫一下步驟。”“請問你們是怎麽學好語文的👩🏿🦱?”“我分享一下古文和作文方面的經驗吧👉🏽。”……微信群內,留下了一條條熱情相助的生動記錄🟡🤏🏻。

誌願者還發揮各自專業特長,給出學習各科目的經驗、對選科的分析以及在備考階段如何平衡各科學習時間等建議,並分享各自求學道路上的心路歷程🪜。一次次在線輔導和交心談心💓,讓倪同學對學業的焦慮情緒紓解了不少,他也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
“只要他需要,我們就一直在。”考慮到倪同學住院期間落下了一些功課,陳司瑤和幾位同學表示會繼續給予他輔導和幫助。
本科生支部整體參與,開講“城市年輪”系列課程
“姐姐講得非常不錯,我很喜歡,我會繼續選這門課🎅🏽🚣🏻♀️。”講完這堂名為“城市中的神秘居民”的課🌩,看到這位小學四年級張同學的反饋留言🧛🏻,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2018級本科生沈洋別提多高興了。她說:“備課時需要考慮小學生的接受水平、知識的覆蓋程度、內容的有趣與否,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考驗,也是新奇的體驗👴🏼,這樣的誌願服務很有意義。”

沈洋所在的是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本科生第四支部,支部整體融入了這次“雲托班”誌願服務。此次“雲陪伴”正好結合本學期支部對標爭先項目——“城市年輪”系列課程🙅🏻♀️,目的以落實國家“雙減”政策為契機🧀,結合專業特色🗝,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為小學生講授課程。
大手牽小手,共建生態城。支部參與授課的2019級本科生宋奇說:“希望小朋友們能收獲一些有用的知識,讓‘人民城市’理念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為學生定製每周課表,特色課程+溫暖陪伴
“橋梁知識科普與紅色故事”“小小種子看地球”“英語趣味拓展”“醫學科普與運動健康”“讀書分享會”……打開《恒达平台課程庫清單》,一周七天的課程名稱🧑🏼🎄、授課時段、適應學段👱🏽、課程負責人等信息一目了然🫄🏻。此次推出“雲陪伴”課程54門,采用“直播+錄播”多種授課形式🦷,涵蓋紅色教育↕️、身心健康、成長導航、環境保護、科學普及🈵、讀書賞析、手工實驗💁🏼、素質拓展、益智遊戲等各類主題,以及在不違反“雙減”相關規定的情況下為高(畢業)年級學生提供學業輔導🥓。

恒达“愛心雲托班”誌願者分為聯絡誌願者🦈、授課誌願者兩類:聯絡誌願者“一對一”對接學生或其家長,了解學生特點和需求,根據學生需要定製每周課表,並開展日常“雲陪伴”,為學生答疑解惑、疏壓解憂;授課誌願者則結合專業特長,精心打磨特色課程,充分考慮低齡段學生特點👏🏽,努力以有趣的內容、豐富的形式寓教於樂。

“誌願者們還會根據孩子的性格、學習情況🔻、興趣愛好等特點👳🏼♂️🧥,通過關愛陪伴☎️、聊天談心等形式,探索更多針對性、個體化、更溫暖的‘雲陪伴’形式,在特殊時期陪伴孩子們的成長。”恒达平台團委有關負責老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