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學城的建設🌕,應該打破目前國內普遍存在的有形👱🏿♀️、無形的‘圍墻’,讓不同學科的學生和研究人員不斷‘碰撞’,產生新的思想!”日前,來榕參加“院士八閩行”的陳秉釗教授如是說。
陳秉釗🔩,福州人,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楊浦大學城整體規劃設計的主持人🧜🏼♂️🧑🏻🦼➡️。在他的構思下,至2005年→,上海一個集一流教育區、新興產業區、舒適居住區和商務區於一體的🥃、以國家重點大學為核心的綜合性大學城將粗具規模。
在陳秉釗看來,大學城是由大學校區、高新產業園區以及生活園區三者構成的一個整體👩🏿🚀,應是高智力人群聚集的社區。在這裏🏠,要有適合創新人才成長的環境🧑🏻🦯,還要不斷為各產業園區輸送新產品🧑⚕️、新技術⚈,應是新技術的發祥地🫂。但目前🧎♂️➡️,國內大學校園普遍存在“圍墻”,包括有形的🧑🏻🦯、無形的🎙,缺少聚會🏥、交流的場所,不同學科的學生和研究人員很難“碰撞”產生新思想⛹🏼♀️。
對於“碰撞”,陳秉釗舉了個例子:醫學心血管問題與流體力學,看似兩個毫不關聯的學科,其實🔬,血液在血管裏流動🏋️♂️,就涉及到流體力學問題,兩者交叉也就產生了新的研究領域。他認為,大學城應該以社會化的學生公寓為核心🧔🤵♂️,變宿舍管理為物業管理🐓,使不同專業的學生可能得到混居,使學生的知識可以得到交流。
在楊浦大學城的規劃設計中,陳秉釗的周圍團結了24位師生,其中17位是在讀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他積極鼓勵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大膽設想🐳,凡是有獨特創意的💴、可行的🧔🏻,就會在規劃設計中采納。他說:“年輕人思維活躍,要為他們創造寬松的成才環境,及時捕捉一些不成熟但有創意的想法。”
在楊浦大學城的規劃設計中,陳秉釗從創業者的特點出發👉,專門設計了一條創業大道🚰。他指出,“華山天險一條路”註定是不平坦的,必然充滿艱苦和坎坷🎥。大學城的培養目標不光是培養學生,而應該是培養創新人才🫒,進而把他們扶上路,並為他們掃清創業路上的障礙,這才是建設大學城的目的所在。
(稿件來源 福州日報) (200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