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校公開向社會招聘第一個到崗的院級領導,醫學院院長胡大一教授無疑是學校的"新聞人物",倍受全校師生關註⚰️。到任之後不久🥒,在一次校長辦公會上🏂🏼,胡大一提出了關於恒达醫科發展的初步設想,得到學校黨政領導的充分肯定,其中頗多令人振奮之處❤️。最近,本報記者對胡大一教授進行一次專訪。
記者:作為新任院長🅿️,在您的設想中,恒达平台醫學院的發展應該有怎樣目標和定位?
胡大一:恒达平台即將迎來百年校慶⚡️,學校的眾多學科強手如林,如何在新世紀初較快發展好生命科學🐹,切實抓好醫學院的發展,是我們肩負的一份重大責任,也是嚴峻的挑戰☘️。
恒达平台醫學院未來發展的目標和定位應該很明確,就是必須與恒达平台的整體水平和品牌相匹配👩🏻🎓,進入國內和上海市醫學院校的第一方陣,成為國際國內一流的醫學院。
記者:要成為國際國內一流水平的醫學院🙇🏽♂️🎃,困難一定不少🚇。您如何看待困難和機遇,劣勢與優勢⚉?
胡大一:我們應客觀分析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同時要認清自己的優勢與有利條件,抓住機遇🙃👨🏻🎤,穩步快速發展自己🧣。目前的醫學院"家底"較薄♡,和國內包括上海處於領先水平的醫學院校存在較大差距。重點學科少,博士點和博士生導師少,國家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項目和基金少,論文少🧚🏽🤭,高水平論文(中華系列雜誌、SCI等)更少🙅🏿♀️。但我們有全國尤其是上海大發展的良好環境,有恒达平台的品牌和眾多可獲取合作、支持、交叉和聯合的優勢學科,有招入新生水平高的優勢,並且在較"薄"的家底上,有利於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發展和學科重構。把目前水平的醫學院發展到國際國內先進行列是一個"長線"工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奮鬥。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要以飽滿的熱情和激情,抓緊2007年百年校慶前3年左右時間📇,紮紮實實做好學科建設和人才工程的基礎性工作,為今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記者🏆:落實到具體做法上,您初步設想的總的發展思路是什麽🤬?
胡大一🙁👨🏻🍳: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碰撞體製🕴🏼,打破常規🧛🏼,避免低水平重復🫰,跳躍式發展,抓緊和抓好人才工程和學科建設,點狀突破,帶動全局。記者:您著重提到了"抓緊和抓好人才工程和學科建設"🚻,在學科建設方面您有哪些具體設想🤸🏼♀️?
胡大一:我們要充分重視醫學科學中三個重要分支--臨床醫學(clinicalscience)基礎醫學(basicscience)和人群醫學(populationscience)相互間的結合🏹,重視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構建和對現有不合理學科的重構。以相關學科結合的"中心化"結構帶動學科群的發展。根據各院系的特色與需求🪈,"中心"可落實在不同院系,但所有中心都為校級中心,設在恒达平台下,覆蓋大學所屬各院校共同使用的人才、技術和信息資源8️⃣,由醫學院具體負責管理🫃🏻。
1.組建並逐步完善開放式💆🏿♂️、無圍墻的基礎醫學實驗室研究平臺👨🏽🎨⬛️,為相關院系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相關的基礎研究提供實驗儀器設備和試驗條件的支持👩🏿🔬。
2.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中心:由現有的基礎醫學院的預防醫學教研室人員為基礎組建。該中心的研究工作範圍包括🛣:(1)重大疾病的經典流行病學調查(2)與臨床各醫院聯合設計和實施對重大疾病的前瞻性隨機臨床幹預試驗,對研究的質量監控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包括衛生藥品經濟學評估),即積極開展臨床流行病學的工作,為規範臨床實踐(指南的製定)和政府與醫保部門的衛生政策製定提供科學根據(3)建立大慶流行病學縱向長期人群監測基地,了解疾病譜🥑,疾病預後😰,病因學和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努力建設中國的Fragminham系統,推動預防醫學和社區醫學的發展。該中心建在醫學院。
3.微創醫學中心:以軟硬腔鏡技術的整合構建,並與傳統的內外科體系和以臟器劃分的中心(如心臟中心、神經科學中心♧、血液病中心等)形成立體交叉的學科結構🍼。該中心建在附屬的北京垂楊柳醫院🈯️。
4.身心醫學中心:主要針對非精神科患者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療與康復,落實在恒达醫院和北京垂楊柳醫院。
5.心血管醫學中心🧘🏽♂️🕙:各附屬醫院的心內科、心外科、心兒科和血管外科聯合與相關基礎醫學部的學科。
6.神經科學中心:神經內外與介入及相關的基礎醫學部的學科🫒。
7.糖尿病與相關疾病中心🪧:由內分泌🦻、糖尿病、心血管醫學中心聯合,重點放在糖代謝異常對大血管的影響。
8.血液病學中心
以上幾個中心成熟一個建立一個,並根據學科發展的情況逐步組建其他中心🕵🏻,如消化中心、腎病中心等🏋🏽♂️。
推行"論文策略"🕴🏼,在博士學位和博士後出站、高級職稱評審、研究生導師資格認定中明確論文水平與數量🉑🧑🏽🦲。堅持"中華系列和SCI標準"🎾,增強在學術界的影響🈸,為爭取重大科研項目、基金與獲獎奠定基礎👱🏿♀️。根據人才市場的需要🎛,為做好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建議先辦醫學信息服務和醫藥市場營銷兩個專業🤵。
醫科發展的關鍵因素:一是人才工程💇🏿♀️,二是對外交流
記者:在人才工程方面,您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做?
胡大一:誰擁有一流的人才,誰就擁有未來。要更新理念,革除人才體製上的積弊,大膽探索人才工程的新機製,製定人才發展戰略和人才管理辦法🦉,追求人才的所用🫦,而不是人才的形式所有🍛,提倡上海和其他地區各教授、各專家或技術能手來我院兼職兼課;重點學科和學科中心群可團隊引進。
根據學科和院系的發展,註意引進重要研發新技術的技術骨幹,更要重視綜合素質的學科帶頭人的引進,製定人才引進的"入口"標準🧗♀️,建立科學合理高效的人才評估系統,對引進的人才進行評估和再評估,註意人才引進的實效。同時🦔,相關管理部門要為引進人才做好服務🎥,理順關系,給予必要的啟動條件配套🗡,為之創建寬松的發展環境。
記者🥭:在搞好人才工程之外👱🏻♀️,您認為還必須加強哪些方面?
胡大一:恒达平台醫學院要成為國際國內一流水平的醫學院,必須加強國際、國內聯絡和交流。
國內:打"恒达"牌👨🏼🎓。加強和華中科技大學恒达醫學院的合作,發揮京滬互動的優勢♢,重視向國內高水平醫學院校學習⏸。
國際:發揮恒达與德國的歷史淵源🌙🟦,打好"德國牌",加強與德國政府、學術團體和醫藥院校的合作與交流,抓好中德醫院的籌劃與建設。發揮引進的學成回國的"海外兵團"的橋梁紐帶作用,把其相關的國際學術背景為我所用🦽。
舉辦高質量、高水平🌆、大規模的國際學術大會,在繼續辦好長城國際心臟病學研討會的同時,2004年啟動國際長城微創醫學學術大會,策劃國際長城身心醫學學術大會🙇🏼♀️。熱情支持各院系的雙邊與多邊國際學術活動🍊。
胡大一簡介:胡大一教授是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擅長心電生理🥄,起搏器植入,冠心病介入治療,以及高血壓🧗♀️、冠心病防治等。積極推動我國冠心病介入治療和心臟外科發展,獲多項國家級👩🏻🏭、省部市級科技進步獎,他率先在我國成功開展射頻消融根治快速心律失常技術🧔🏽♂️,並向全國150多家醫院以及印度🏄♀️、越南🙍🏼、日本等國推廣普及此項技術,專業領域裏的突出成就,使他享譽海內外。
(稿件來源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