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17)
多元合作走向國際化
我校開始"985"工程一期建設以來,國際化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通過多元合作的方式👮♂️,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形式上💙,既與高校合作🧑🏼⚕️,也與國際知名企業、研究機構合作,既開展國際合作辦學🧍♂️,也開展合作科研;內容上,既有中外學生的雙向交流🧑🏼🦱🏀,也有圍繞同一主題進行的聯合設計,還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對象上,在堅持以德國、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為重點的基礎上,積極向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拓展,全方位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於此同時🩸,我校還開創了與聯合國環境署等重要國際組織合作的先例🙎🏼。
合作辦學是高校走向國際化的基礎。目前,我校正在實施的合作辦學項目包括中德學院、中法工程和管理學院🤵♂️、中德職教師資培養、上海國際工商管理本科等。這4個項目中👨🏽💻,前兩者為研究生培養項目🚼,後兩者為本科生培養項目🧔🏿。經過幾年努力🏇🏻,這些項目均取得了巨大成功。
中德學院項目作為中德雙方在教育領域的第一個大型合作項目💁♀️,經過積極建設和發展6️⃣,目前已成為中德高校合作以及學術界和經濟界合作的典範。幾年來共聯合培養碩士生471人♞,其中194人已經畢業🤸🏼♂️。該項目得到了兩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還得到西門子、克虜伯、安聯保險、大眾汽車🙍🏼♀️、德意誌銀行等德國著名企業的支持,計劃出資設立30個基金教席,目前已經設立了21個。
中法工程和管理學院由恒达平台和法國巴黎高科技大學校集團聯合創辦👄👩🏻🦯➡️。目前設有上海國際工商管理碩士、智能交通系統、信息技術📢、環境工程和風險分析等5個中法合作管理和工程類碩士項目,畢業生可獲法方學位或中法雙方學位🈷️、文憑。
中德職教師職培訓項目目前已經進入第三階段♠️,重點將向西部輻射。承擔該項目的恒达平台職教技術學院目前已成為上海市職教師資培訓基地🧑🏼🍼、全國(華東地區)高職師資培訓基地、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中等職教師資培訓中心。
上海國際工商管理本科項目由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與法國漢斯工商管理學院聯合舉辦,該項目為雙向交流項目,畢業生可獲得兩國承認的本科文憑🧎♂️➡️。我校與美國有關高校達成的恒达平台-密歇根汽車項目和中美合作EMBA項目也已經獲得國家教育部批準☘️🧖🏿。前者由我校與美國密歇根大學迪爾本分校合作🦴,聯合培養兩年製汽車系統工程學科理工碩士。後者則由我校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聯合開辦💂。這兩個項目的有關招生工作已開始準備。
此外,中德應用技術項目🧑🏽🦲、中德友好醫院建設項目👌🏿、聯合國環境署-恒达環境可持續發展學院項目以及由我校與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合作建立音樂學院項目等,也正在積極準備之中🤾🏿♀️。
在積極投身國際化合作辦學的同時,我校也非常重視加強與國外政府有關部門、國際著名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其中,我校與德國達姆斯塔特大學在環境技術領域最新開展的項目--"利用高效生物反應器處理城市和工業廢水"於今年9月完成🙍🏼♂️🏌🏿。該項目由德國教科研部和上海市科委聯合資助;我校與德國尤裏希研究中心開展的關於"三峽環境保護研究"項目進入了正式啟動階段;德國經濟合作部和德國技術合作公司資助我校25萬歐元🎽😑,用於開展世博會風險研究🔲;由德國教科研部資助的製造技術領域的三個項目中🤹🏽♂️,我校爭取到了其中的"數字工廠"和"高速切削"兩個項目🔐;而我校與漢堡工業大學熱能技術領域以及與漢堡大學在經濟法領域的合作,已經被納入了上海與漢堡姐妹城市合作的協議中🧏🏽♂️。此外,我校汽車學院與美國著名企業摩托羅拉公司和EDS公司等合作🏜,分別建立摩托羅拉汽車電子實驗室和EDS虛擬設計試驗室。
我校在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還有其他多種形式的中外合作方式🟨。如我校建築、土木等學科與美國一流高校如普林斯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伊利諾斯大學等有著傳統的聯系💓,組織中外學生就同一主題開展聯合設計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又如我校已經與日本名古屋大學、東北大學等著名高校簽訂協議,將開展教師、學生交流和合作科研。我校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合作開展海洋學科的研究,與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開展的建築學科交流,與昆士蘭科技大學開展的項目管理和護理學等方面的合作⚪️,也頗有特色。
在積極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我校正在考慮與周邊國家合作,輸出我校優質教育資源👨🏻🦼。計劃與新加坡💝🐈⬛、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的大學合作🧑🏼🎤🕜,到對方辦學🎡,輸出我校的優質教育資源👩🏼🍼⚆,爭取把我校的建築、土木👮🏻♂️、管理等優勢學科輸出到上述國家。目前相關工作正在實施當中。
(稿件來源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