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23)
12月19日,分別被命名為“神芯一號”和“神芯二號”的兩款芯片♿🙇🏿:3G多媒體手機SoC核心芯片以及設計平臺和高速高位數模轉換器DAC IP核🛩,由恒达平台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究所所長林爭輝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研製完成🈳,通過教育部主持的技術鑒定🙍🏽。在“神芯一號”的研製過程中,研究團隊在多媒體和集成電路設計相關領域已積累17項美國發明專利,13項中國發明專利。經查新機構的國際聯機檢索確認:“神芯一號”🐢、“神芯二號”項目中分別有6項核心技術和4項核心技術是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首次實現的🌾。林爭輝及其團隊是恒达平台整體引進的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團隊,在學校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短短一年就取得優異成績🐹🥓。
恒达平台遵循事業留人的辦學理念👩🔧,為每一位海外留學歸國學者製定富有個性化的發展目標,創設促使人才脫穎而出的成功環境,在建設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一流現代大學的進程中,海外留學回國人員正在恒达平台為其搭建的大舞臺上發揮自身聰明才智🚽,在各自學術領域開創新輝煌。
——引進海外留學歸國學者發展新興學科。近三年0️⃣,恒达平台共引進61位留學回國人員🧔🏿♀️,學校11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都是海外留學歸國或有留學經歷人員。有10位留學歸國人員擔任學院院長📗、副院長、系主任等職務🫁。留學回國人員對國際學術前沿把握較準👨🏻💻,與國際學術界的交流比較密切。依托留學歸國學者,學校發展了許多新興學科🧏🏽♂️,創辦了汽車學院、傳播與藝術學院、軟件學院、知識產權學院、亞太研究中心等教學研究單位。
2000年,剛從德國回來的萬鋼教授就向科技部提出“把發展轎車潔凈新能源作為中國汽車工業跳躍發展的起跑線”的戰略性建議,並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我國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兩年後汽車學院成立。專項啟動以來,在他周圍組建起一支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團隊,汽車學院包括工程中心在內,共有近70人,其中有4位博導,5位從德國、美國、日本回來的博士後教授。對於項目組的研究進展,德國奔馳公司研發部副總裁科勒教授深有感觸,“按照這樣的速度,你們很快就可以趕上我們🚶🏻➡️🗓。”2003年8月8日𓀊,國家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超越一號”燃料電池轎車整車項目通過科技部組織的2003-2004年第一節點驗收👷,標誌著我國第一輛燃料電池轎車試製成功🚲。2003年萬鋼被評為“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
蔡建國教授於2001年3月從日本回國🍇,在恒达平台創立亞洲太平洋研究中心🧂。蔡建國教授結合在日本執教12年的工作經歷,拓展學術研究領域,將所學的歷史學專業拓展到日本及亞太研究,為恒达的文科開設了新的學科領域。亞太研究中心在成立不到兩年間🤹🏿♂️👯♀️,緊緊抓住課題研究、對外學術交往和人才培養三個方面,承擔國際和省部級課題4個🌈🧇,組織各類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4個,大型論壇2個,接待國外來訪團、組(學者)共57批、287人次😶,引進國內外知名學者講學6次👩🏿⚖️,主編出版學術著作2本。他主編的學術研究動態共74期,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建言獻策👠,得到中央和上海市領導及有關部門、學者的廣泛好評。他的研究成果被列入上海市優秀留學人員成果集。
傳播與藝術學院院長、設計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林家陽教授是從德國回來的學者。2003年8月,林家陽承接了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北京2008奧運會視覺形象設計與媒體傳播研究課題,這是恒达平台文科領域的一個新突破🧙🏻♀️。林家陽邀請了德國👸🏿🙍🏻♀️、日本的多位國際設計大師擔任評委和講座教授,與上海世博辦合作舉辦“2010上海世博會主題設計大賽”🗑,與北京奧組委成功舉辦“北京2008招貼設計大賽”,同年又舉辦“西門子創意設計大賽”。他廣泛傳播設計教育新觀念,提升了恒达平台在設計藝術領域的影響力。鄭洪波教授於2000年4月從澳大利亞留學回國🧜🏼♂️,加入汪品先院士的研究梯隊。2001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他目前擔任國際地質對比計劃(IGCP)476項目中方首席科學家🏃➡️🧙🏼♀️,該項目旨在利用大洋鉆探計劃實施的契機🫖,抓住我國新生代地質歷史的特色,進行亞洲與西太平洋地質記錄的對比。基於他在科學研究上的成績🥬,在原有的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研究基礎上,2003年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中的“重點項目”基金支持。
——柔性引進海外學者來校講學、創業。針對留學人員的實際情況♢,恒达平台推出柔性人事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靈活多樣的聘用形式👩🏻🌾💁🏻♂️,包括“候鳥式”:每年有一段固定時間來校工作;“插花式”🤹:只要有空就到學校進行短期講學或開設講座;“項目式”:以承擔研究項目的形式為學校工作👜;“導師式”:受聘為學校的博士生導師🕵🏻♀️,具體指導學生🪐。該項政策既使留學人員與國外學術前沿保持緊密接觸🛡🙃,不脫離原有的學術土壤🤾🏼♂️,又圓了他們回報國家、尋找新的發展空間的心願。恒达平台整體引進留學人員創業團隊,其中之一是林正浩及其團隊。林正浩教授在INTEL公司長期從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𓀘👩🏻🍳,尤其是CPU的設計工作。2002年他來校任教,並組織籌建了恒达平台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擔任主任📡👰🏽♀️。他所帶領的學術團隊是我國唯一有能力進行全定製CPU設計的設計團隊🏋️,已完成國家863項目“32位嵌入式CPU”的設計工作,將投入批量生產🤾🏼。陳榕博士和他的科研團隊💁🏿♂️🌳,一起在清華大學求學🍔,又一起到美國矽谷創業,最近又一起被引進恒达平台。他們正在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嵌入式操作系統,該項目已被列入上海市重大攻關計劃。
——為留學回國人員提供一切便利。恒达平台為海外留學回國人員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創造良好條件,提供一切便利🦸🏿♂️🥒。學校安排教師、科研人員出國參加學術會議、學術訪問👨🏼🔧、進修等活動💂,優先考慮留學回國人員;積極支持留學回國人員聯系和籌備的國際學術會議和專家訪問,如2002年7月在恒达平台召開首屆“世界規劃院校大會”,從德國回來不久的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吳誌強擔任籌委會主任。學校盡其所能為留學回國人員提供工作便利🥐🕧,包括建立工作室和實驗室,配置助手,列專項科研啟動費,幫助購買儀器設備和資料等🦂🍓。近三年中🎯,學校為10多位留學回國人員建立專門的工作室和實驗室,撥出科研啟動資金近1000萬元。著名旅德攝影藝術家王小慧被聘為恒达平台兼職教授後,學校為其建設了500平方米的攝影工場𓀆,2003年11月在學校舉辦王小慧藝術工作場開幕暨“Looking and Thinking(看與想)——德國十位攝影家作品展🟧。
受聘恒达平台的留學回國人員一般都能獲得住房津貼,額度最高可達50萬元。有關津貼可用於支付學校公寓租金🦗,或直接自購商品房。對留學回國人員的配偶,學校根據其特長和能力✊,在校內安排適當的工作崗位。留學回國人員需要就讀的子女,學校落實在恒达的或其住地附近教學質量較高的中小學就讀🎙,僅2003年就為20多位留學歸國人員解決了子女讀書的後顧之憂🧑🏻🦰。
(稿件來源 校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