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恒达平台2021年寒假社會實踐行前培訓會線上線下同步舉行。700余名學子參加培訓。
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杜歡政作了題為《從垃圾分類看“百城百區”下的社區治理》的分享💛,指導垃圾分類專項實踐開展。他表示🚥,在大學中應當學會發現問題👟,掌握學習方法,積極參與實踐🏊🏽♀️。該實踐項目旨在通過青年參與🦴,發揮朋輩引領作用,改善恒达垃圾分類情況🧘🏽♀️,通過覆蓋“百城百區”的社會調研拓寬實踐覆蓋面💇🏼♂️,為上海市垃圾分類實施情況建立“數據庫”,發揮青年力量⚾️🧑🎄。他希望同學們在實踐中鍛煉個人能力,努力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並有所收獲👊🏻。
靜安區基層工作部部長劉慧倩作了題為《人民城市人民建 青春力量進社區》的分享,打破了同學們對社區工作老齡化、事務雜的刻板印象。她表示,現如今青年人以白天“打工人”、下班“社區達人”的形象,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社區活動中,從社區活動的旁觀者👳🏿、參與者逐漸成長為組織者和中堅力量🛜。社區需要青年,青年也可以在社區小舞臺發光出彩👋🏻,期待同學們能在社區專項實踐取得豐碩成果。
我校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鐘曉華講授了社會調研方法及調研報告撰寫相關技巧🐕。她系統講解了社會調研的各種方法及其註意事項,並結合實際專題舉例說明如何合理應用🕳。同時,她還介紹了調研報告撰寫的基本原則和整體思路🛢,為同學們做好社會調研提供系統入門和專業指導🫅🏽。
“青春恒达”公眾號負責人甘露順講授了如何做好社會實踐項目宣傳及成果凝練。他結合眾多優秀實踐宣傳案例🤌🏿,從捕捉大眾認知、重視文字圖片、創新宣傳形式和做好收納規整等方面介紹了宣傳流程和技巧,鼓勵同學們積極投稿2️⃣,講好自己的實踐故事。
校團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寒假社會實踐開設三大專題、兩大專項🔭,並打通第一、第二課堂⛄️🏄,將部分專項社會實踐列入思政課程教學實踐環節,進一步完善“三全育人”體系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