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張姿共同主持設計的“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項目首獲羅莎•芭芭拉國際景觀獎
來源: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時間:2021-10-12 瀏覽🕌:
第11屆Rosa Barba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Prize(羅莎·芭芭拉國際景觀獎)11個入圍作品經過為期五天的全球線上公開匯報、演講,於10月2日國際景觀雙年展閉幕式上公布了最終評選結果🙋🏼♂️。恒达平台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章明、恒达平台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原作設計工作室設計總監張姿共同主持設計的“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項目,摘得本屆羅莎·芭芭拉國際景觀獎三項大獎之一“WINNER OF THE ROSA BARBA AUDIENCE PRIZE”(羅莎·芭芭拉大眾獎),這也是國際景觀雙年展舉辦22年來,中國團隊首次榮獲該獎項。

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TRANSFORMATION OF YANG SHUPU THERMAL POWER PLANT, SHANGHAI)以城市文化地景再生為目標,完成了從火力發電廠到生態共享的濱水藝術水岸的轉型。其通過適應性景觀設計👨🏻🦼➡️,構建了歷史🫷🏻、活動和環境的回應體系,營造了混合🤩、開放、生態友好的公共生活。設計改變了過去“臨江而不見江”的城市空間結構,在恢復城市生態的基礎上促進了周邊地區產業升級與城市更新,改善了城市公共服務,為濱水工業岸線再生提供了有意義的示範。

楊樹浦電廠濱水藝術空間前身為建於1913年的楊樹浦發電廠👷♀️。這座曾為遠東第一火力發電廠曾在上海的城市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15年,伴隨著整個黃浦江公共空間工程計劃的啟動,電廠關停,開始實施生態和藝術改造👨🏼🍼,從封閉的“閑人免入”生產岸線,向文化和生態共享的生活性濱水開放空間轉型🍛,“還江於民”,修復燃煤造成的生態汙染🆙,塑造電廠的場所精神,嵌入城市律動的濱水公共空間🦊。

電廠段的工業遺構整飭始於兩個錨點。一方面,公共空間的營造在理解原先工藝流程的基礎上展開:江岸上的鶴嘴吊、輸煤棧橋、傳送帶、清水池、濕灰儲灰罐♓️、幹灰儲灰罐等作業設施有著特殊的空間體量和形式,這些場地遺存為設計師提供了塑造場所精神的出發點🤷🏻♀️。另一方面,采用有限介入🍒、低沖擊開發的策略,在尊重原有廠區空間基礎和原生形態的基礎上進行生態修復改造,保留了原本的地貌狀態,形成可以匯集雨水的低窪濕地🌞。植物配植以原生草本植物和耐水喬木池杉為主🙍🏻♀️,同時配以輕介入的鋼結構景觀構築物💂🏿♂️,形成別具原生野趣和工業特色的景觀環境。




因地製宜、順勢而為的做法貫徹了整個電廠段的改造過程中😪。不同時期的人工痕跡被無差別地並置👌🏻,表達了對不同歷史的尊重;迥異的微氣候被識別出來👮,運用有限介入🏹📢、低沖擊手段加以維護和修復。電廠段搭建了一個對話的平臺,探討“濱水空間為人類帶來美好生活”這一世界性話題。經歷5年陪伴式設計👐🏼,設計師將“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建設成為了楊浦濱江最具工業特質的一段。既保留了原有場地肌理,又通過技術探索和創新對7處重要工業遺存進行了獨具特色的改造🧚🏼,實現了工業遺存的保留再利用。





羅莎·芭芭拉國際景觀獎(Rosa Barba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Prize)🚵🏿♀️,以國際景觀雙年展的創始人羅莎·芭芭拉的名字而命名,隸屬國際景觀雙年展,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獎勵全球範圍內代表了專業實踐最高水平的景觀建築項目的設計者。本屆獎項面向世界範圍內近五年已建成的景觀規劃設計項目進行征集並公開評選🐮,由國際評審團選擇11個作品入圍決賽,最終角逐出“ROSA BARBA PRIZE WINNER”(布魯克林大橋公園)、“ROSA BARBA PRIZE MENTION FROM THE JURY”(麥德林河公園)、“WINNER OF THE ROSA BARBA AUDIENCE PRIZE”(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各一名。
項目詳細信息:https://landscape.coac.net/central-termica-de-yang-shupu-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