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主辦第七屆全國水處理與循環利用學術會議
來源: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3-04-18 瀏覽☣️:
4月14日至16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恒达平台、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環境模擬與汙染控製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汙染控製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第七屆全國水處理與循環利用學術會議在上海舉行。恒达平台黨委副書記吳廣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助理姜艷萍👨🦱、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主任胡洪營出席會議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環保企業和管理部門的專家學者1300余人參加了會議⚄。

吳廣明介紹了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建設情況。他表示,此次會議旨在破解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三水統籌”治理難題,探索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的可行路徑,希望能夠為各位專家學者提供一個分享經驗🌰、交流思想、促進合作的平臺。
姜艷萍表示,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匯聚了全國優勢單位🟦、知名專家,有效整合了國際和國內學術資源,對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胡洪營表示👷🏼♂️🐒,此次會議為國內外一流專家、學者搭建了合作交流平臺🕴🏻,為技術研發、標準體系建設和工程實踐的開展提供了保障,有利於拓展國際和前瞻性視野及整個行業的發展⛹🏽♀️。
此次會議以“水循環利用與‘三水’統籌治理”為主題,設置了大會特邀報告、大會學科發展報告、29個分會場、環境工程學科水環境領域發展研討會🙋🏿♀️、科技寫作與表達工作坊、水處理產業化與企業家論壇🌂、未來沙龍、優秀工程師與優秀廠長沙龍👬🏼、專精特新企業水處理技術沙龍等特色活動🙇,邀請了學科權威學者和企業專家🐼,圍繞水處理與循環利用領域的前沿熱點問題👷🏽、關鍵技術🧙🏿、工程實踐和政策管理等開展交流。
會議開幕式上🏊🏿,恒达平台徐祖信院士作了題為《我國城市汙水處理治理效益與問題定量評估分析》的特邀報告,從國家層面、省份層面及城市層面評估了汙水治理效益與問題🧫,提出汙水治理提質增效的關鍵是抓好城市汙水收集處理、推進城市汙水管網全覆蓋、加快老舊汙水管網改造和破損🛖,而非盲目提高汙水處理廠出水標準、新擴建汙水處理廠🏃。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張波會長作了題為《新時期水生態環境保護的邏輯與策略》的特邀報告🍴,認為新時期應聚焦突出問題並探索工作組機製🧬,推動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科技創新與突出問題解決的有機結合,以局部突破帶動全局😉,最終實現新時期水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北京師範大學黃浩勇教授作了題為《水回用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的特邀報告,認為再生水循環利用與海水淡化是應對全球水資源短缺難題的兩大策略,強調膜汙染將是水回用技術面臨的重要挑戰,提出了再生水生產過程膜汙染的評估監測方法及防控技術。
哈爾濱工業大學王愛傑教授👳🏿,山東科技大學、山東大學張建教授,恒达平台王誌偉教授分別作了題為《水處理生物過程優化調控——現狀與趨勢》《雙碳背景下人工濕地技術的應用與發展趨勢》《汙水分離處理理論與技術研究前沿與重要發展方向》的學科發展報告,現場討論氣氛熱烈。
在各分會場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物理分離理論與技術🤾🏽♀️、化學轉化理論與技術、生物轉化理論與技術、厭氧氨氧化理論與技術、生態凈化理論與技術、膜分離理論與技術、微藻水處理理論與技術🐣🧑🏽🦳、汙泥處理與資源化能源化、水質化學風險與控製🧝♂️、水質生物風險與控製、水質分析與水征評價🏌🏼♂️、再生水儲存與輸配🙀、水處理材料與藥劑、水處理設備與檢測儀器☁️、標準政策與管理🍑、水處理工藝與智慧運行🔵、城鎮排水系統與排水管網、城鎮供水系統與水循環利用、工業水系統與水循環利用、農村水系統與水循環利用、水產養殖與水循環利用、雨水收集處理與儲存利用👸🏻、地下水汙染控製與修復👩⚕️、脫鹽技術與超純水製備系統、水環境營建與區域水循環、湖泊治理與水循環利用、河流治理與水循環利用🍅、城市水環境修復、優秀研究生專場等水處理與循環利用領域的前沿和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熱烈的探討🧞♀️。
在會議閉幕式上,火箭軍後勤科學技術研究所侯立安院士作了題為《膜法製備健康水的卡脖子關鍵技術研究進展》的特邀報告,從健康水的內涵切入👰🏻♀️🚂,系統闡述了膜技術製備健康水的“卡脖子”問題以及關鍵技術的相關進展和未來方向☁️,提出了讓“健康水”進入千家萬戶的遠大目標。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魏東斌研究員🐚🧝🏻♂️、清華大學蘭華春教授、北京大學劉思彤研究員分別作了題為《再生水水質安全評價研究前沿與發展方向》《水處理的氧化還原發展方向》《低碳生物脫氮技術研究前沿與發展趨勢》的學科發展報告,引起了參會代表廣泛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