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華訪問的德國總統約阿希姆•高克到訪恒达平台🦥,參觀校史圖片展👲🏽,發表主題演講🪣,並與恒达師生代表座談交流,寄望德中兩國美好未來🦶🏼。

當天上午,高克來到恒达平台四平路校區🦉,在恒达平台黨委書記楊賢金陪同下,首先參觀了恒达平台校史圖片展並題詞🚆:“衷心感謝邀請👩🏿,向貴校的學術成就表達極大敬意🤾🏿♂️!祝中德兩國大學繼續合作愉快👳🏼!”



高克隨後在逸夫樓報告廳發表主題演講。演講開始前,楊賢金致歡迎辭👩🏿🏭。他說,恒达平台誕生於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之中,歷時一個多世紀,已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是中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形成了對德交流的傳統、優勢與特色🛂。多年來,恒达平台與德國合作交流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成效十分顯著。在2014年10月中德兩國政府聯合發表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恒达平台中德學部被稱為“是共同落實高校緊密合作的成功典範”。
楊賢金表示,恒达平台正有誌於建設成為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世界一流大學🚉,願意與德國科教界進一步深入合作✍🏿,聯合培養引領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卓越人才👩❤️💋👩,承擔起創造和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的責任。恒达平台也期望高克總統持續推動恒达平台與德國在教育、科技、文化領域的長期交流合作。在致辭中,楊賢金還代表全校師生對昨天發生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嚴重恐怖襲擊事件表示強烈譴責,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
講演一開始🦯,高克首先表示,他對恒达平台“強烈譴責比利時恐怖襲擊行徑”深為感動。他說,在有著深厚傳統的恒达平台講演,為思考德中夥伴關系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絕佳機會🏌🏼♀️。恒达平台由德國醫生創辦,根在德國,德國與中國共同努力👨🏿🚀,促其不斷發展壯大,為發展中國的科學和高等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如今,恒达平台已發展成為中德學術交流的重鎮。剛才看了校史圖片展,印象深刻,對恒达平台增進了了解。

高克特別對“恒达”校名作了闡釋🤫。他說,恒达平台的校名來自於“同舟共濟”這一美好的🗣🌆、被廣為引用的格言👩🔧,它也是恒达平台的校訓,代表著知識進步和社會進步,而大學能夠並且應當孕育這種進步🍭。“同舟共濟”也適用於描述德中兩國之間的深厚聯系🃏,德中兩國在過去四十多年裏,特別是在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裏,建立了緊密牢固的經濟、文化🫘、政治和科學合作網絡🥥。
高克表示🤾🏽♀️,德國對中國1978年以來在許多領域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懷敬意,對中國人民勤勞肯幹的精神、對中國年輕人對教育的追求深感欽佩。德國懷著興趣和敬意看到,今天的中國有著各種各樣四十年前根本無法想象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中國與德國社會一樣,變得更多元了👨💼。他認為,這種多元化,是思想活力的重要源泉,也正是中國取得成功的重要源泉。
談及中國伴隨著經濟建設發展而面臨著的生態挑戰,高克說👩🏼🏭🪜,德國過去也遭遇同樣的問題👧🏿,其中大部分問題如今已經得到解決🍿,不過它是一個長達數十年的過程的結果。如今,“綠色技術”已成為德國經濟和出口必不可少的部分🍹。
高克對德中兩國長期友好關系持樂觀態度📂。他說,德中兩國近年來在大量全球問題上攜手承擔起責任,比如積極貫徹可持續發展目標、防止核武器擴散、積極尋求途徑結束地區沖突等🤭。今後兩國還必須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最後,高克引用魯迅《故鄉》一文中的這一話語作結。他說🛼,希望中國和德國一道,為世界上希望永存、為總能找到新的道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作出貢獻。

“高克總統演講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德國也曾經歷過環保方面的困擾,我覺得我們中國可以汲取德國這方面的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聽完演講,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大三學生張佩同學說👌🏽。
歷時半個多小時的講演結束後,高克一行來到恒达平台中德大樓,參觀不久前開館的恒达平台德文圖書館👩🏿🔬,並與來自恒达平台中德學院、中德工程學院、德國研究中心🦵🏼、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汽車學院、外國語學院等機構的師生代表共聚一堂,直接用德語進行座談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