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上的“恒达聲音”
來源: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時間:2016-10-25 瀏覽👩🏻🎤:
舉世矚目的聯合國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簡稱“人居三”Habitat III)於近日在厄瓜多爾首都基多(Quito🏃➡️🧗🏼,Ecuador)落幕🔠🐢。該大會每隔20年舉辦一次,第一🤴🏿、二次會議分別於1976年與1996年在加拿大溫哥華與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是人居環境領域的全球盛事💅🏻。

人居三宣傳海報

大會現場合影
本次大會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140多個國家的政府首腦、專業精英、企業領袖、民間人士等三萬六千人,共同探討由於全球快速城鎮化以及氣候變化等所面臨的挑戰和解決方案🕵🏽♀️👨❤️👨。會議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有高規格、高層次的各類官方活動💁🏿♂️,如大會(Assembies)🗯、全會(Plenary Meeting)🧑🏽🏫、高端圓桌會議(High-level Roundtables)、利益相關方圓桌會議(Stakeholders Roundtables)、對話(Dialogue)及特別議程(Special Sessions)等🍌,也有面向不同需求、為不同類型與層次的人群和機構提供討論、展示與發聲機會的一般性活動,包括有邊會(Side Events)、多邊論壇(Networking Events)🕵🏿♂️、展覽(Exhibition)🫅🏿、聯合國展廳(One UN Pavilion)、文化活動(Cultural Activities)、平行會場(Parallel Events)、培訓活動(Training Events)、城市未來論壇(Urban Future)🈵、城市新聞學院(Urban Journalism Academy)、城市圖書館(Urban Library)🎅🏿、城市舞臺(Urban Stage)和城市漫談(Urban Talks)等等。
經過長時期的籌備與磋商,在前兩屆會議成果的基礎上,針對目前全球人居領域普遍存在的挑戰與機遇,集思廣議🪪,10月20日大會正式通過了一份裏程碑式的政策文件🧏🏻♀️:《新城市議程(New Urban Agenda)》,為今後20年世界城市的發展提出方向和目標🧈🎠。這一文件是聯合國各成員國所達成的一項重要政治承諾,體現了全世界在人居環境問題上的共識,具有系統性♊️、多元性、主動性等特點,尤其強調建立以社會包容、平等多元❔、消除貧困為主要目標的可持續韌性城市這一議題。

恒达參會教師合影
本次大會上出現了恒达人活躍的身影🦸🏼♂️。由我校常務副校長伍江帶隊🧑🏽🔬,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黨委書記彭震偉教授🧖🏽♂️、孫施文教授、黃怡教授、侯麗副教授、學院外辦副主任周鳴浩博士🍢,規劃院周玉斌副院長、應盛副主任以及研究生代表共同組成恒达代表團,在大會期間聆聽並參與了多場高峰論壇與學術會議,向國際社會推介交流中國城鎮化經驗👏🏽,見證《新城市議程》的誕生。
10月17日16:30-18:30💇🏿,作為多邊論壇“中國城市公共空間改進項目”的重要環節之一,由聯合國人居署委托✡️,上海恒达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組織翻譯的《亞太城市報告2015》一書在主會場厄瓜多爾文化中心2樓的R11會議室舉行了隆重的發布儀式🧏🏿。聯合國人居署亞太地區辦公室高級人居官員Bruno Dercon與伍江共同為新書揭幕。在論壇上🛌🏼,伍江還作了題為“亞太城市報告2015——城市轉型從量到質”的主題演講,總結了21世紀以來亞太城市發展的重要趨勢,揭示了當代亞太城市在環境、社會和空間上面臨的種種挑戰🧗🏿♂️,並提出了從數量增長到質量提升的深度轉型策略建議。報告中文版的付梓顯然具有重要意義🪷,它將為中國乃至整個亞太華語區的城市管理者🪆、城市研究者與相關讀者提供深入全面理解亞太城市化進程與現狀的機會。

伍江作“亞太城市報告2015——城市轉型從量到質”的主題演講
10月18日下午4點👨🏿🍼,在主會場R8會議室舉行了由聯合國人居署、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世界城市日”專題論壇🧗🏼♂️。出席論壇的嘉賓有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人居三會議秘書長Juan Clos博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先生、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孫繼偉博士4️⃣、恒达平台常務副校長伍江教授🧜🏽♂️、倫敦經濟學院的Richard Burdett教授、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石楠博士、德國環境-自然保護-建築與核安全聯邦部國際環境-能源-城市發展部主任Vera Rodenhoff博士、新加坡發展部宜居城市中心執行主任Khoo Teng Chye、聯合國人居署高級人居官員Bruno Dercon先生、廈門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權博士📤、聖保羅市城市發展部長Fernando de Millo Franco等領導官員與專家學者。此次論壇分為高層演講、《上海手冊2016》發布、主題演講、專題討論等四個環節,旨在以世界城市日的主題“共建城市💬、共享發展”呼應“新城市議程”中實現城市包容性的根本宗旨▪️。
在論壇上,伍江應邀發表了題為“當代中國城鎮化問題與挑戰”的主題演講,重點解析了中國當代城鎮化的幾大特點與問題👩🏼🔧💃,並由此出發對如何實現可持續的中國城市發展戰略進行了方向性的思考。此外,受論壇組織方委托,伍江還主持了圍繞《上海手冊2016》及手冊內涉及的相關城市發展問題展開的座談會,並對四位嘉賓的發言和討論作了精彩總結。

Juan Clos博士為“世界城市日”論壇致辭
人居三大會設置展覽區域,容納了來自各國政府部門、企業與研究機構以及民間社會組織的大小不一的近160個展位。我校重點參與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主辦,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8️⃣,共享”為主題的中國城市發展案例展,貢獻了“宣城市環南漪湖生態保護區概念性總體規劃”與“紹興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2010-2030)”兩個基於當地城市的發展目標和地域特點的可持續規劃實踐案例。10月18日上午,住建部部長陳政高等領導一行專程參觀了此次展覽,由伍江與彭震偉代表恒达向陳部長解讀了這兩個案例的創新性及其與《新城市議程》之間的緊密關系,獲得了陳部長的高度評價。

伍江、彭震偉向陳政高部長匯報恒达完成的優秀城市發展案例
10月19日上午11點,由我校主辦的《中國城鎮化三十年》新書發布會在會議中心二樓“城市圖書館”(Urban Library)舉行,由侯麗副教授主持,除了恒达代表團成員外,還特別邀請了與會的國家發改委中國小城鎮與城市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石楠秘書長以及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教授、原城市規劃與設計系系主任Jerold Kayden教授作為嘉賓參加。
《中國城鎮化三十年》是我校受聯合國人居署委托,在彭震偉和孫施文主持下,由多位恒达城市規劃系教師共同完成的作品。該書從宏觀製度、市場經濟🤦♀️、社會變遷🧙🏼、城市政策四個角度回顧了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的歷史發展進程,勾勒出中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特征🎬,進行提煉和總結☝🏼,並提出未來所面臨的關鍵挑戰🧑🦲。
此次新書發布會成為當天大會活動的一個熱點🥗,近百人的會場座無虛席。活動首先由伍江介紹了新書的內容框架😵、學術價值及主要發現,彭震偉隨後介紹了本書的編寫過程和從歷史角度進行中國城鎮化研究的重要性🙍♀️。李鐵總結了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幾個主要特征和未來發展路徑的挑戰🧇,包括以就業而不是宜居拉動的城鎮化發展🪼,低成本的勞動力🦹♀️、土地獲取等。Kayden首先肯定了中國城鎮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這一歷程為世界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的樣本🧚🏿♂️。Kayden同時談了對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六點觀察,包括政府的“兩頂帽子”——在土地開發中既是所有者又是規則製定者的雙重身份,城鎮化快速發展背景下的質量與數量問題等等⛑。會後,孫施文與黃怡還與來自世界各地對中國城鎮化發展有著濃厚興趣的與會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活動氣氛融洽,討論熱烈🏐,在宣傳交流中國城鎮化經驗🚢、擴大恒达在國際社會學術影響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國城鎮化三十年》新書發布會會場
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朱明明、胡淼、朱旭棟、查逸倫四位研究生同學參與了本次人居三大會的國際學生設計競賽😸。本次競賽主題為人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所選基地為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城濱水傳統住區🙍🏻♀️。學院研究生團隊展開了濱水區更新🛠、危房拆遷安置、生態道路網絡塑造與社區功能激活四方面的設計,並提出“生態盒子”的微模塊概念。設計以蓄排水功能為基礎的公共服務單元體置於基地內,使之既為城市雨洪的生態調蓄節點👩🏿,又是社區交往的活力點🌬👷🏻♀️。
作為中國大陸唯一的參賽團隊,同學們所展現出的對大型國際活動的積極參與意識令人贊賞♦️。為鼓勵學生多參與此類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國際競賽🧥🚴🏻,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專門撥款資助這些參與競賽的同學赴厄瓜多爾參加人居三大會。同學們會後紛紛表示🪻,通過此次大會🦸♂️,他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更明確了自身未來的研究方向或實踐目標🏇。

人居三官方網頁上《生態盒子》方案的截圖
此外,大會期間◽️,伍江還接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官方媒體的采訪🛌🏼,闡釋了當代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理念和目標🚶➡️,以及對本屆大會《新城市議程》的個人理解,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貢獻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