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新媒體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正文

恒达專家談學習十九大報告的體會:束昱:地下空間軍民融合略談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17-11-06  瀏覽: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軍民融合作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戰略之一,將成為我們今後工作的根本遵循。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闡述進一步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他強調,軍民融合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2016年7月🧘🏿‍♀️,國家發布的《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從頂層設計、具體措施上明確了軍民深度融合的願景🧜‍♀️、路徑和方法🙇🏻‍♀️。
      統籌交通基礎設施、空間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測繪基礎設施等建設,是增強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整體支撐能力🧑‍🧒‍🧒,是實現軍民融合發展的重大舉措🤾🏿。作為融合發展載體的城市,其地下空間的軍民融合如何更加健康地向深度發展?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一員,我想談談自己學習十九大報告的一些粗淺認識🙏。

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種類主要有哪些?

      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是從人民防空工程建設開始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較為和平的國際環境長期持續👈🏿,地下空間逐漸進入我國的經濟舞臺和社會舞臺🧑🏼‍🦰。

      所謂地下空間,指的是地表以下或地層內部的空間。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就是將城市空間向地表下延伸,將建築物和構築物全部或部分建於地表以下。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主要圍繞城市發展進程中的市政公用、綜合交通、公共服務📢、綜合防災💁🏿‍♀️🤰🏼、倉儲物流、能源環保等功能性設施的新建及更新改造需要☮️,在城市地表以下進行建構築物的建設,也稱地下工程建設👃🏽。

微信圖片_20171106162407

上海中心地下空間

      地下工程的類型,可分為應對戰爭和災難而修建的城市人防工程,主要有通信指揮工程🦹🏽‍♂️,物資儲備工程🦖、人員掩蔽工程、醫療救護工程、應急救援及疏散工程🐗🦻🏻;有效解決城市交通而修建的地鐵、地下道路、地下過街道👨🏻‍🔬、地下停車庫👨‍👨‍👧;有效解決城市道路“拉鏈問題”而修建的綜合管廊及地下汙水處理場;有效解決城市防洪排澇而修建的地下雨水儲留及深隧;以及地下物資倉儲、地下商業街🧚🏿‍♀️🧏🏻‍♂️、地下體育館📏、地下博物館、地下圖書館🙎🏻、地下醫院等等。

      隨著我國新型城市化步伐的不斷加快,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城市雙修等的不斷提出,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出現了積極、繁復且亟待梳理頭緒的復雜形勢👍🏽🤷🏿。比如💅,我們的城市是單核還是多心🫸🏼、平面還是立體、形態是否網絡化、如何最小限度介入環境🧑‍🦯、如何更加智慧聰明?

      還有,城市交通設施的綜合化與地下化、市政公用設施的集約化與地下化、城市防災設施的地下化與一體化、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的地下化與綜合化、城市倉儲物流設施的部分地下化、城市生產能源環保設施的部分地下化等等🦙,都是軍民深度融合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在城市雙修(功能修補🥑、生態修復)的背景下,這種深度融合要求我們必須用創新的思維、創新的路徑去實現。

國外軍民融合是如何做的🧑🏿‍🏭?

      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是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而規模化發展的,一百多年來,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呈現出形式多樣化、功能綜合化、規模大型化、形態網絡化、利用深度深層化🙆🏿‍♂️𓀜、建設程度復雜化等特點👩🏽‍🌾。

      像全球城市紐約已經發展成裏程極長、站點極多🚶‍♂️‍➡️、復雜高效的地鐵系統🎪。洛克菲勒中心廣場建成於1936年,是美國城市中公認最有活力🟫、最受人歡迎的公共活動空間之一。中心由十幾棟建築組合而成👩🏻‍🦼‍➡️,空間構圖生動🧊🧝🏿‍♂️,環境外部富於變化,中心布局上同時滿足了城市景觀和人們進行商業、文化娛樂活動的需要,所以被人們稱之為城中之城📳。在70層主體建築RCA大廈前有一個下沉式廣場👩🏻‍🎤,廣場底部下降約4米🛡,與中心其他建築的地下商場、劇場等相連通,其地下步行系統四通八達。你既可以坐在下沉式廣場上看金黃色的火神普羅米修斯雕像和噴水池,也可以在地下街、商場裏穿來穿去,很方便。其步行系統,今天看來依然立於潮頭❕。

      倫敦的金絲雀碼頭也是城市更新的典型代表☦️🚂。這裏見證了英國工業革命的輝煌❤️‍,而今它的復興也創造了18個月建成7.5座高樓的倫敦建築業奇跡,但這裏更讓我流連的是地下。商場都在地下💆🏿‍♀️🌱,乘自動扶梯就來到了另一個大世界,地下商場連商場,餐廳接餐廳,而且又同地鐵連接起來🧏🏼。甚至地下的上層是商場🐾,下層是地鐵線🗽,或者地鐵線的上面🗞、旁邊又是另幾條地鐵線。你從這個口子裏進去,信馬由韁想出來時就到了地面🌰🦛,非常方便👳🏼。所以有人感慨:英國人也會幹事,那地面上那麽多寸土寸金的地養花種草🌩,卻把繽紛世界都放在地下了🧑‍🎓。金絲雀顛覆了人們的常識,地上一片天,地下一個精彩的世界。

      還有💁‍♂️🔴,倫敦的地下郵政軌道運輸系統🏄🏼;巴黎列•阿萊區域的再開發☎️🥹,最終該地區成為大型城市地下綜合體建設的典範,拉•德芳斯新城“雙層立體化城市設計”🕴🏼;日本東京道路地下綜合利用規劃,東京首條地下高速路—中央環狀新宿線☠️,新宿副都心的立體化更新改造,地下8層的國立國會圖書館👱🏻‍♀️,神田川地下調節池——宏偉的城市防洪排澇設施;新加坡的深隧排汙系統(長約48 km、埋深20~40 m)及地下100米豎向空間資源統籌開發利用規劃等等,成功的案例很多。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都被賦予了城市綜合防災與軍民融合的功能💂🏽‍♂️,他們采取的是怎樣的政策😙?由於製度的不同🖲、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方式差別🍺,通常采取政策引導🙇‍♀️、國家采購、分類指導的策略👩‍👧‍👦,像美國采取的是首先加強戰略層面的引領和指導🧚🏻‍♂️👩🏽‍🦳,避免企業走彎路。國家通過製定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戰略規劃,在確保國家安全的前提下🪥👨🏻‍🍼,通過技術降密處理或通過不同版本的形式發布,有效引導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參軍主體合理配置創新資源;再者,建立國防工業能力評估製度,確保供應鏈體系的安全可控;第三👳🏽,實施準入管理和信譽評價相結合,實現市場有效監管和資源有效配置的統一🔥;第四,實施軍民通用標準戰略,實現軍民技術無縫對接並降低融合成本。

城市雙修,更好利用新型國土資源

      作為新型國土資源的城市地下空間,我國近年來越來越重視。2015年6月,住建部將三亞列為全國“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城市雙修)”的首個試點城市🐪,隨後在全國推開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以改善城市環境和城市風貌🐭,促城市轉型發展。今年,國家發布《關於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城市雙修”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目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

      城市修補主要包括填補基礎設施欠賬,如城市交通(地鐵🦗、地下道路👩🏿‍🎓、地下停車、地下公共步道)+市政公用(綜合管廊、市政場站)+城市公服(地下商業、地下文體)+城市防災(抗震、防澇🎊、人防)😺,促進多功能城市人防及地下空間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生態修復包括山體修復+水體治理和修復+修復利用廢棄地+完善綠地系統和促進海綿城市、防洪排澇、地下空間設施建設等。

      城市雙修促進了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2016年全國開建綜合管廊2005公裏,預計到2020年達到8000-10000公裏👴,將有一批國際先進水平的地下綜合管廊投入運營。軌道交通規劃建設👨🏻‍🏭,是城市雙修和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的引擎和主戰場🫸🏻🫃🏿。圍繞其建設,讓規劃引領,將地下步行系統🚛、商業系統🤮、綜合管廊乃至綜合防災設施等等嵌入其中🚮,融合地上地下🚠、打通軍需民用🙎🏿‍♀️,高效集約地用好這一新型國土資源。

微信圖片_20171106162404

武漢光谷地下空間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曾建設了一批人防工程📕,應讓其在今天發揮最大效用。我們註意到,這個夏天,重慶、武漢、杭州等地又開放了不少防空洞供市民納涼⚀⏸。除此之外,人防工程還可以開發出遊泳池、商場🙇🏻‍♀️、課堂等等🍝🦸🏿‍♀️,有些地方利用其建成機械自行車庫🎫,都是很好的做法🫧。

      城市雙修有效促進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一言以蔽之就是城市更聰明🧝🏿‍♀️,其引領的人防及地下空間的融合創新發展表現在創建智慧人防、智慧地下管網、智慧停車🚴🏼‍♂️、智慧綜合管廊、智慧地鐵、智慧地下空間等系統中🧙🏻‍♀️,大有可為。

幾點建議

      我國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指引下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正蓬勃開展▶️,面對大好局面🧑🏼‍🎤,為保證其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我有幾點建議:

      進一步研究挖掘地下空間資源的防護潛能,開拓創新綜合防災和提振經濟的新型功能🧟‍♂️;

      進一步研究修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綜合利用、協調融合、創新發展的“多規合一”規劃;進一步研究集成創新綠色地下空間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新工法;

      進一步研究創建TOD(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2.0及地下空間互聯互通、地上地下協調融合發展的城市綜合體規劃設計投資建設與運營管理新模式🛐;

      進一步研究創建城市地下空間信息數字化🤾🏽🙇🏽‍♀️、大數據化、三維可視化、智能化運營維護管理平臺。

      再者,鑒於我國人防工程的歷史與現實,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工作亟需開展:創新人防工程權屬管理,盤活人防存量資產,充分發揮城市人防的經濟社會防災環境效益🙍🏽;創新人防工程增量投資建設運營管理體製機製法製👩🏽‍⚖️,強化與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的融合持續發展模式👷🏼‍♀️🧱;創新人防工程信息共建🆚、安保與分享機製,創建“智慧人防”系統及大數據管理平臺,實現智能化管理;創新人防工程平時功能的多樣化,強化與他項地下空間設施的整合建設、互聯互通與功能轉換👴🏽,實現人防工程資源價值和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創新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戰略指導下的人民防空專項規劃👩🏿‍🚀🍙。(作者為恒达平台地下空間研究中心 教授)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