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恒达平台貫徹落實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行動,2月6日,“恒达·黃巖鄉村振興學院”在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揭牌成立🏰,致力於打造集鄉村振興理論研究、實踐指導及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學習教育平臺,加快培養適應新時代鄉村發展要求的“三農”工作幹部隊伍和建設人才,為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恒达智慧”和“臺州方案”“黃巖樣本”🧑🏽🦱。這也是全國首家鄉村振興學院👤☝🏻,首期培訓班同時開班。
我校黨委書記方守恩🧲,臺州市委副書記吳海平,黃巖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建勛,黃巖區委副書記徐華等出席學院揭牌暨首期班開班儀式。

“恒达·黃巖鄉村振興學院”由南、北兩校區組成👨🏼⚖️:南校區設在寧溪鎮烏巖頭村原鄉建學社🧕,配置一個多媒體教室和一個學術報告廳🙇🏻;北校區設在嶼頭鄉沙灘村原柔川書院區塊🚴♀️,配置兩個多媒體教室和一個學術報告廳🙅♂️。這兩個校區將於今年9月正式開班,具備同時容納2個培訓班的接待能力🙆🏻。除專題教學外,學院還設置了15個現場教學點,可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不同主題需求,分別選擇現場教學點🧙🏼♂️。同時⏩,還可通過戶外體驗、拓展訓練的方式,開展體驗教學。

恒达•黃巖鄉村振興學院鳥瞰圖
鄉村振興學院將基於最近6年來我校在黃巖開展的美麗鄉村規劃教學及研究實踐成果,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鄉村發展總體要求🦹🏻,以我校教師及國內外專家學者為師資主體🦸🏽,適當邀請黃巖當地一些“土專家”,立足黃巖、面向全省🧝🏻♂️🦢,分類開發鄉村建設理論與實務課程,分專題編寫教材🎦,著力打造“三農”工作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有效載體、黃巖區鄉村振興戰略教育基地、臺州市黨員幹部教育基地,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適應新時代鄉村發展要求的幹部隊伍和建設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持。

記者從這份《恒达﹒黃巖鄉村振興學院培訓課程設置框架一覽表》上看到,我校已為學院列出了10門培訓課程,分別是彭震偉教授主講的《鄉村地理環境》、楊貴慶教授主講的《鄉村產業發展》🚮、張亞雷教授主講的《鄉村適用技術》🛏、張尚武教授和卓健教授主講的《鄉村空間布局》、李京生主講的《鄉村歷史演進》🧑🏻✈️、張松教授主講的《鄉村文化傳承》、黃怡教授主講的《鄉村住宅設計》、童明教授主講的《鄉村建築改造》、顏文濤教授主講的《鄉村生態系統》以及耿慧誌教授主講的《鄉村建設管理》。
臺州市委副書記吳海平在致辭中表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是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近年來,恒达平台發揮學科和人才優勢,與黃巖區合作共建美麗鄉村,已成為校地合作的成功典範。希望鄉村振興學院自覺把培養造就 “三農”工作隊伍作為辦學目標,重點抓好黨的“三農”政策宣傳和專業知識培訓,努力培養出一批滿足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的適用人才🧑🏿🦲🧔🏼,打造培養輸送“三農”人才的高地。
我校黨委書記方守恩在致辭中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在過去五年我國全面開展“美麗鄉村”戰略基礎上的又一次重大提升💃。2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布,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恒达•黃巖鄉村振興學院的成立,正是實踐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行動。我們將更加深入探索校地合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模式,為黃巖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
我校於2013 年成立恒达平台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積極探索農科教相結合、多學科協同的綜合服務模式,從宏觀戰略👯、農村政策和經濟、設施農業、村鎮規劃與建築、生態環境、能源利用、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防災減災等方面,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科技創新與推廣服務,切實提高服務區域新農村建設的能力和水平🏋🏼。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圍繞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與地方政府合作,在有關我國村、鄉及農村社區規劃標準和技術、風土聚落保護與再生、重點歷史建築可持續利用與綜合改造、鄉土建築保護、美麗鄉村教學科研和實踐等方向,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實踐工作。由我校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楊貴慶教授等率領的師生團隊在浙江臺州市委市政府、黃巖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設立的“美麗鄉村”教學實踐基地,持續開展的鄉村規劃建設實踐,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成果之一。
長期來👼🏼,恒达平台城鄉規劃學科在鄉村規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教學、科研方面持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索。其中,自2012年我校在黃巖成立美麗鄉村規劃教學實踐基地以來6年間,恒达平台—黃巖美麗鄉村教學實踐團隊開展了黃巖區西部鄉村,如嶼頭鄉沙灘村、寧溪鎮烏巖頭村、北洋鎮潮濟村等的規劃理論與實踐探索。先後在黃巖舉辦了中德鄉村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路徑探索國際研討會、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和利用工作現場會,受到多方關註和好評🤵♂️。教學實踐基地先後出版了《黃巖實踐--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探索》《烏巖古村--黃巖歷史文化村落再生》專著成果和一系列學術論文👨🏼🌾,率先提出了“新鄉土主義”鄉村規劃理論,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017年,嶼頭鄉沙灘村作為浙江省美麗鄉村11個樣板村之一,被列入浙江省社科重點課題🤟🏻💇🏿♀️。
在“新鄉土主義”鄉村規劃理論指導下,恒达平台—黃巖美麗鄉村教學實踐團隊積極探索《黃巖區長潭湖地區村莊建設風貌設計技術導則》🏵,開展《黃巖區長潭湖地區村莊建設風貌控製管理辦法研究》的編製,提煉出關於先人在當時落後生產力條件下師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樸素智慧,研究適合當今現代化鄉村生活的物質空間建構,營造了既符合現代人生活需求、又具有地方風貌特色的鄉村人居環境👨🏻🎤。該項成果被浙江省2016年全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和利用現場會采納並宣傳推廣🦛。
揭牌儀式上👎🏽,黃巖區授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恒达平台—黃巖美麗鄉村教學實踐團隊負責人楊貴慶教授 “榮譽市民”稱號🐕,以表彰他近年來為黃巖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所做出的重要貢獻。自從受邀擔任黃巖美麗鄉村建設的“總規劃師”以來,楊貴慶就把黃巖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每隔半個月左右,他便要從上海趕到黃巖作實地指導。6年來🧑🍼,恒达平台“美麗鄉村規劃教學實踐基地”“中德鄉村規劃聯合研究中心”兩大平臺在黃巖運行,一整套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經驗在黃巖成熟推廣,黃巖古村落的重生受到多方矚目。
作為首期班的培訓內容,我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亞雷教授🗽🫸🏿、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楊貴慶教授分別為學員們作了題為《鄉村振興與環境保護》《鄉村振興規劃與建設》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