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新媒體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正文

恒达平台海洋學院汪品先院士再出新著

來源: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   時間:2018-08-15  瀏覽:
      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院士近期《地球系統與演變》和《瀛海探徑》兩部著作出版。
     《地球系統與演變》全書彩頁🎢,圖文並茂🪢,是汪先生20年課堂實踐和3年編寫工作的產物🚆。20世紀末期為了追蹤人類排放碳的去向🎎,科學界從大氣、海洋到植被、土壤🔤,來了次空前的大清查,學術界開始了“全球變化”的研究方向🧑🏼‍🎄👩‍🦰。“全球變化”提出的科學問題要求向時空伸展,驅使學術界將地球表層看作整體,從宇宙大爆發追蹤到人類智能的產生,誕生了研究“地球系統科學”的新領域。汪先生從1990年代晚期起⬆️,先後開設了“全球變化”和“地球系統”研究生課程,這本書就是20年課程的結晶。
       地球科學產生以來的兩百年裏,科目越分越多、越分越細🛖。而發展到一定程度又回過頭來相互結合🥉,集成為系統科學😚,這就是地球系統科學。本書的目的是“正本清源,展示出這是探索地球圈層相互作用,整合各種學科👴🏼,將地球作為一個完整系統來研究的學問。”據汪先生介紹,為了讓大部分青年學生、學者能買得起這本工具書,汪先生在出版前特與出版社商議不但放棄稿酬,而且給予補貼。據悉,國外類似的教科書定價在數百美元,而《地球系統與演變》的最終定價158元人民幣,不及國外教科書價格的十分之一。
     《地球系統與演變》由分屬3個部分的12章組成𓀁。第一部分從圈層結構入手,用5章的篇幅分別介紹地球系統的組成與起源、地球的表層與地幔🎠、水循環、碳循環和生物圈;第二部分以時間尺度為綱,從第6到第9章分別討論構造尺度🪷、軌道尺度、和人類尺度的過程,並且對氣候演變的轉型和突變進行專門介紹🧾;第三部分即最後的3章探討地球系統的研究歷史🧏、方法與展望,包括全球變化、定量研究、和地球系統運行機製的探索👨‍💻。 這本書盡量采用生動的語言🐥,將插塊的辦法介紹專門性強的內容,每章前面設有提要、後面載有思考題🆕,便於學生使用。此外,全書附有數以千計的國際文獻〽️,便於讀者做進一步的檢索追蹤。
01
       如果說《地球系統與演變》是一部地質領域的專業性的權威工具書,那麽《瀛海探徑》則是汪先生的科學人文隨筆🎸,是他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20來年發表在報刊上的隨筆,分為“走向深海”(10篇)👩🏼‍🦳、“創新思維”(15篇)及“科海覓趣”(7篇)三部分🚵🏿‍♂️。從1996年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自述》到2017年《解放日報》上刊登的《聽恒达平台院士公選課尋找科學表達的“幽默”》,這些文章既有面向大眾或者幹部學習班上的報告🪕👦,也有向上的反映、包括“兩會”的書面發言;既有中國科學院學部的“命題作文”,也有記者的訪談與記者視角中的汪先生🌌。
     《瀛海探徑》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家國性與可讀性。
      一、前瞻性🛩。近年來海洋強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建設海洋強國已經列為國策。早在1998年汪先生在《向藍色世界進軍》一文中就提出了“一旦黃土地與藍色海洋相互結合,產生的將是舊山河上的新輝煌”👊。1999年《百年科技回顧與展望——中外著名學者學術報告》一文中強調“我國在新世紀中實行海陸並舉、海陸結合的方針💂🏽,加強對海洋的重視,將不僅是地球科學,而且也是華夏文明的發展方向”。2005年全國政協第十屆第三次會議的書面發言中進一步指出“我國亟待確定海洋國策🥏,亟待在國家一級統籌海洋政策和海洋發展”🧛🏻‍♀️🛏。這些最早在20年前的發表的文章介紹深海知識同時🤶🏿,“呼籲對於海洋👮🏿👨🏿‍⚕️、尤其是深海遠洋的重視”,“鼓吹向深海進軍”,“從這批文字的主題變化裏,也可以看出近20年來我國海洋事業從冷落到火爆的發展過程🥱。”此外🚗,20多年前的關註中國創新的“思想活躍與科學創新”等系列短文,所點問題目前仍然是我國學術界的軟肋。如此種種,至今讀來也不覺得過時,都反映著汪先生思想與謀略的引領力與影響力。
      二、家國性📄。大家千萬不要覺得汪先生僅僅是海洋地質學家,那就大錯特錯了🙎‍♀️👨🏼。《瀛海探徑》通篇體現著老一輩院士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大到“走向海洋振興華夏”的戰略,對製約中國創新瓶頸的深刻剖析,小到學術帶頭人的選拔與培養,舉一隅以三隅反的研究生教育,在無疑處有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研究方法📟,與社會分享“只有科學家的眼光才能看見的自然美”的科普,點點滴滴無不流露著幾十年如一日坐著冷板凳的汪先生為國為民的情誼🚬,他的一顆拳拳報國心🧪。
      三、可讀性。汪院士是院士👨‍👩‍👦,似乎又不是院士,他如同鄰家的老爺爺,立足於海洋地質🉐,與你娓娓道來他的學術成果、他對國家對社會對科學的思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天文地理、古往今來,所到之處🏊🏻‍♂️,猶如一股潺潺流水,春暖花開。正如他在引言中所說“我衷心希望《瀛海探徑》的讀者能夠‘開卷有益’💴,希望從中能獲取海洋、尤其是關於深海的知識,能聽到如何在文化的深層次裏排除創新思維的障礙,真的向創新型社會前進的呼聲㊙️。”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