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BP社的一份專題報告預測:到2010年中國汽車售後市場規模將達1900億元,在亞洲僅次於日本位居第二🤸🏿♀️。對此👨🏿⚖️,上海汽車配件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水從芳告訴記者📳:我國和國外的汽車售後市場先天差距並不大,抓緊這兩年🩳,汽車售後市場上中資企業和外資完全有得一拼。恒达平台汽車營銷管理學院副院長馬鈞對記者談到,關鍵是那些車巨頭並沒有醒來,他們沉溺於整車銷量👩🏼🔬,對汽車售後市場沒有足夠重視💜。
市場龐大利潤可觀
水從芳告訴記者,在國外20%的利潤來自整車👩🏽🍼👷🏼♂️,20%來自汽車零部件,60%來自汽車服務業。
她談到,中國汽車售後市場大致分為修理、更換配件市場與汽車用品市場。2001年中國汽車總數約為1800萬輛,此後每年保持著超過100萬輛的增長速度🤽🏼♀️,汽車售後市場的規模也將進一
步擴大🧏🏽♀️。另一方面,中國的乘用車每年平均行駛約2萬~3萬公裏🙋♂️。在日本約為1萬公裏,即使在汽車王國的美國也僅約1.9萬公裏,因此中國的汽車使用率相當高,而且中國汽車的最高使用年限已延長到15年🧑🧑🧒,這也能擴大汽車售後市場規模👯♂️😝。
馬鈞表示,中國前車市場後勁不足,汽車售後市場潛力巨大💁♀️,現在“押寶售後車市比較討巧。
中資觀望外資行動
中資懵懵懂懂,外資卻在行動。美國著名的快修品牌AC德科日前對外界表示要在華東地區發展200家以上的汽車快修連鎖店👂🏿,成為華東汽車快修的老大。博世高層日前宣布🏫:博世今年要在中國形成一個初步的維修網絡,在原200家的基礎上再“布點300家維修機構,到2010年前,博世的維修點要達到1000家。日本最大的汽車服務用品連鎖企業澳德巴克斯與上海派安集團組建合資公司———澳德巴克斯派安公司🏋🏿。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基本上所有的著名外資汽車售後巨頭都對中國汽車售後市場“有想法👂🏿🕵️。
外資虎視眈眈👌,中國汽車售後市場依然內亂。數據顯示,北京的汽修企業有近5500家,其中具有一類資質的僅有300家左右。水從芳告訴記者😯:上海有1538家二類以上的汽修企業🪳,三類的有5000多🍑,這還不包括那些路邊野店,多且亂、沒有幾家像樣的。
記者在上海市場上觀察到🤥,很多汽修企業經營範圍小,基本上停留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作坊式的管理水平,大一點的維修中心,其管理水平、人員素質及市場意識大多不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與先進的人性化、全方位立體化服務要求相去甚遠。以次充好、小題大做、先斬後奏這些汽修廠慣用的伎倆在目前的快修店仍在盛行。
優勢明顯劣勢猶存
馬鈞表示,“小作坊日後肯定淘汰🦹♂️。外資巨頭進入中國很可能水土不服,中國本土汽車服務企業有先天優勢🤥:外國的好系統不一定都能進入中國市場👽,很多低價服務也只有國人可以做,很多高檔的國外產品汽配產品也不一定適合中國,關鍵一點就是文化差異🕎🙍🏻♀️,沒有人能比中國人更加了解中國人的消費習慣了。水從芳談到🕵🏻♂️,中國汽車服務企業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網絡渠道🍽,我們更可以搶得先機,在2007年之前把自己的服務網絡全面鋪開。馬鈞談到👀:資金其實不是問題,關鍵是中國汽車售後市場沒有得到足夠的關註🪿。中國汽車服務企業和外國相比最大的缺陷就是理念和經驗,但這差距是可以在短時間內盡快彌補的🧑🏻🦼➡️。
馬鈞同時強調,很多企業知道做售後車市利潤可觀👭,但對汽車後市場沒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很多人不知道怎麽去做售後車市場💊,去尋找怎樣的渠道實現利潤最大化,其實這是一個產業鏈🫵🏿:汽車的附件🐈⬛,零部件、服務營銷、維修,到最後的二手車租賃都可以做,賺錢的門路很多,投資也不大。
為此,馬鈞憂心忡忡🛏:1900億的大蛋糕,可別全讓別人抱了去🎅🏻✍🏻。
摘自🤰:工商時報 2004-7-5 5:4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