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乘車從上海繁華的商業中心徐家匯,經衡山路⛹🏼♂️、常熟路、延安路高架到上海外灘,一路可謂穿梭在燈光的海洋。
明亮的路燈、變幻的霓虹燈👨🏿🦳、柔和的綠化燈🤹🏿♂️、靚麗的廣告燈,令人目不暇接🗣🌵;高架路兩旁,一幢幢鱗次櫛比的高樓,或泛光照明🚣🏼♀️、或內光外透🦜,晶瑩剔透👨🏻🦽;在絢麗的燈光照耀下,著名的外灘“萬國建築博覽”和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競相爭輝,將滾滾東流的浦江水染成了一幅多彩的油畫。
璀璨多姿的夜景一直是上海人的驕傲🙎♀️,然而,在如今電力短缺時代,這種為了城市美觀的“奢華”卻受到了有關節能專家的質疑。
上海景觀燈的耗電量等於三峽電廠目前對上海的供電量
上海的景觀照明工程從1989年開始興建,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很大規模,市內10個區每個區都有自己的景觀燈光中心🦦。流光溢彩的“夜上海”,一方面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形象,推動了商業經濟繁榮和旅遊經濟發展,但另一方面🛀,也耗費了寶貴的電力資源。
按照上海電力部門的測算,上海的燈光工程全部開啟後🖐🏿,耗電量將達到20萬千瓦🍂,占整個城市總發電量的2%,相當於三峽電廠目前對上海的供電總量👶🏻。
去年夏季用電高峰期,上海每天的供電缺口達到40萬千瓦左右,在對1000多家企業進行限電、800多家企業調整廠休、300多家企業錯峰、避峰後,高峰時段電力缺口仍無法緩解🕴,為了確保市民的生活用電,上海市政府於7月29日下令關閉了全市所有的景觀照明。
今年夏天,上海預計最高用電負荷達到1670萬千瓦🧗♂️,而全市的發電能力只有1040萬千瓦,上海電力部門竭盡全力爭取華東電網和兄弟省市的支援,也還有很大的電力缺口。上海目前已經製定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必要時將要求高檔娛樂場所每天16時前禁用中央空調、嘗試通過人工降雨的辦法,緩解高峰用電壓力,以避免“關閉全市景觀燈”這一幕今年重演𓀝。
目前,上海的電力短缺尚屬於“一般短缺”,即缺電力不缺電量🏄🏼,用電負荷率能維持在合理範圍內👊。但上海所在華東電網拉限電總量已經達到了歷史之最🙎🏼,盛夏高溫還沒有真正到來💿,今年頭5個月全網拉限電總量就已超過56億千瓦時🤧,接近去年全年拉限電總量60億千瓦時的水平。同在長三角的江蘇省電力已“嚴重短缺”,浙江省更進入了“電力危機”狀態,今年除春節期間的10天外,每天都出現嚴重的拉限電🦴,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在用電這一生活“必需品”都沒有得到滿足的浙江老百姓看來,用20萬千瓦的電力點亮“夜上海”的流光溢彩無疑是一種生活“奢侈品”👌。
“許多到過上海的外國人都對絢麗的城市夜景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同時他們也感到很不理解,世界上還很少有城市像中國上海這麽鋪張。”恒达平台樓宇設備工程與管理系主任龍惟定教授在一次節能研討會上說🤼♂️:“東京的摩天大樓晚上有許多燈光,但那是公司員工在加班👰🏼♀️🙎🏼;紐約的摩天大樓晚上也有許多燈光,但那是重要的金融公司出於安全防盜的考慮;法蘭克福的摩天大樓只有少許的泛光照明,但沒有人會因此而懷疑它的歐洲金融中心地位。”
龍惟定教授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能源專家的共鳴。他們指出📶,目前全國主要城市幾乎都搞起了“光彩工程”、“靚麗工程”,由建築輪廓燈發展到局部泛光照明,再到全面泛光照明,最後發展到“內光外透”,一幢幢高層建築燈火通明,形成了一座座人造“不夜城”,在當前全國普遍缺電的嚴峻形勢下🧟♂️,這種浪費電力的奢華之風必須加以製止🤘。
內光外透📐😾:奢華而浪費的城市燈光工程
“隨手關燈”幾乎是一個人人皆知的生活好習慣🔒🧰,然而,我國的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增加城市夜間的“亮度”與“靚麗”,竟然讓夜間無人辦公的大樓ℹ️,空點數千盞“長明燈”--這被稱為“內光外透”或“裏光外透”。
“內光外透”工程曾經被列為2001年上海市政府十件實事之一。當時規定🧔🏿♂️🖖🏽,位於上海虹橋開發區👨🏼🌾、淮海路商業辦公區、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和徐家匯商業區的大樓👳🏼♀️,在實現室外泛光照明的基礎上🛣,樓內照明燈光晚上也要開啟🎮。建築物的外觀通過泛光照明表現出來,建築物內燈光通過玻璃窗折射出去,使整幢大樓顯得晶瑩剔透、美輪美奐。
“為什麽要讓沒有人的大樓也亮著燈🕰,會不會造成電力浪費?”--面對人們的疑問,上海市經委電力處一位負責人當時是這樣解釋的✨🍪:“內光外透的意義更多的是精神層面上的,就像一個人🤾🏼,有沒有梳妝打扮,精神風貌和神情氣質會相差很多🧓🏻,燈光工程實際上是為夜上海梳妝打扮的美容師,一方面更好地展示改革開放以來的上海形象,另一方面也把一個更美麗的上海城送給市民。”
當時,上海的發電容量為850萬千瓦,而平時晚上全市一般用電量僅為450萬千瓦🐂,充足的電力是當時實施“內光外透”工程的前提🕰。為了推動商業樓宇參與這一工程的積極性,市政府還出臺了優惠政策,夜間亮燈期間只收取半價電費。盡管如此🩴,三年運行下來,一些商業樓宇的管理人員仍然抱怨“電費的開支太大”,為了避免“內光外透”耗電過多,許多商業樓宇目前只好將照明的日光燈管安裝在窗戶上,其余的室內燈全都不開。
龍惟定教授指出🧏🏼,“內光外透”工程從一開始就違背了建築節能的原則。第一,晚上7點到9點的亮燈時間,正是居民用電高峰,與民爭電🦻🏼;第二,內部照明散發的熱量蓄積在建築物內部,會加大第二天空調系統的啟動負荷。此外🤲🏿,“內光外透”工程還使得一些專家正在研究和推廣的“夜間通風”、“結構蓄冷”等節能新技術付諸東流。
他建議,應將目前所有的“內光外透”工程改用局部泛光照明,其它的城市照明也應盡快更換成節能燈具。上海市有關部門也已決定🚆👩🏼✈️,在今年夏季用電高峰到來前😋,將市中心主要景觀道路上的路燈安裝上節能的智能照明系統,可進行調光控製👰🏻;一些路段的路邊裝飾燈、建築輪廓燈、大樓內透亮燈也將逐漸更換成節能燈。著名的東方明珠大小球體上576處發光點,目前已全部換上了“節能新裝”,同樣的照明效果可比傳統光源節電90%以上。
光汙染🫷🏿🚘:城市夜空美麗的“環境殺手”
隨著經濟的繁榮發展,我國許多中心城市在規劃時都提出“要與國際接軌”、“讓城市亮起來”等口號♒️,似乎夜間越亮就顯得越“國際化”。專家們指出,這其實走入了城市發展的誤區。人們從鄉村聚集到城市,就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夜間太多的人工燈光裝飾👩🏽🚒,不僅使人遠離了自然🧑🏽⚖️、浪費了能源,還帶來了“光汙染”😶🌫️,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國際上將“光汙染”分成三類:白亮汙染、人工白晝和彩光汙染🦿。城市裏一些時尚的建築物外墻上裝飾的玻璃幕墻、釉面磚墻☝🏽、磨光大理石等,在陽光照射下明晃白亮、眩眼奪目,就是“白亮汙染”;夜幕降臨後,城市裏酒店🎽、商場、娛樂場所等處耀眼奪目的廣告牌🍿、霓虹燈、以及一些不合理的夜景照明🧞♂️,強光直刺天空,使夜間如同白晝🫂,即是“人工白晝”⏸🟩;安裝在一些舞廳👩🏼🔧、夜總會裏的黑光燈、旋轉燈、熒光燈等閃爍的彩色光源,則構成了“彩光汙染”。
科學研究表明👷🏼,任何人工光源都會產生一種微妙的“光壓力”,使人體生物和化學系統發生一些改變。長時間在“白亮汙染”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視網膜和虹膜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視力急劇下降,白內障的發病率增高。“人工白晝”營造的“不夜城”,不僅擾亂了人體正常的生物鐘,還會傷害鳥類和昆蟲🕐,影響它們的夜間正常繁殖。尤其是嬰兒🕰,如果長期在燈光下睡覺,不僅會影響睡眠質量,還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發育🔊🚣🏿♀️,成倍增加患近視的幾率👩🏿🏭。科學家最新研究還表明,令人眼花繚亂的“彩光汙染”,不僅有損人體的生理功能❤️🔥,還會影響心理健康。
“光汙染”目前已成為水汙染🏌🏻、大氣汙染🤗、噪聲汙染🐜、固體廢棄物之後的第五個“環境殺手”🪟。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也曾經有過“城市亮化”的興盛期😙,亮化之後才逐漸發覺其危害👺,接受了深刻教訓🏘。如今👨🏻🌾,在歐洲🧗🏿♀️、美國和日本👨🏽🦰,“光汙染”問題早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美國還成立了“國際黑暗夜空協會”,專門與“光汙染”做鬥爭。
而我國各地的一些中心城市在建設過程中,反而呈現出“你比我亮☪️、我比你更亮”的攀比之風🏂🏿。昆明市政府決心把市中心的16幢大廈全部“亮化”🙎🏻♂️,天津市也先期啟動了30幢大中型建築“裏光外透”工程試點🧔♂️,上海的夜空無疑是全國最亮的夜空之一💒。根據上海市照明協會調查,上海夜空的亮度已經是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的100倍還多,即使是在晴朗的夜空🫱,中心城區居民也無法用肉眼看到北極星。
越來越亮的夜空,還使上海的天文專家們感到“十分頭痛”。由於觀測效果每況愈下,上海佘山天文臺一臺投資800萬元、國內第二大🏊🏿、口徑為1.56米的天體觀測光學望遠鏡已患上了“白內障”,近年來很少能參與世界級的天文觀測項目⏳。不堪燈光之擾的上海天文臺早在10多年前就考慮要選址搬遷,可尋遍了整個上海地區也沒有找到理想的地址🪨。
專家們呼籲🏃➡️,不僅是在最近缺電的幾年內🧸,上海和全國其他一些中心城市應停止搞“光彩工程”,“內光外透”等工程,從長遠來看,城市規劃也應盡量立足於生態環境的協調統一,讓人們能夠生活在寧靜、安全、無汙染、無公害的優美環境中。
摘自:新華網 2004-07-07 1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