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日酷暑仍未消退,但正在全力備戰大運會的上海健兒們熱情與拼勁絲毫未減👨🏻🦼。面對即將到來的大賽,他們正加緊訓練,力爭調整出最好的狀態,取得優異成績🧙🏻。
在作為大運會田徑、遊泳比賽場地所在地的上海大學寶山校區,不少上海代表團的運動員在教練帶領下🖤,正在適應場地揮汗猛練👨🏿✈️。
頂烈日灑汗水奮力拼搏創佳績
在田徑場的看臺上🤹🏼♀️,記者看到正在為訓練做熱身的蔣海燕,她來自華東師範大學,將作為專業組參賽選手參加女子跳高比賽。1米84的身高以及超群的實力使她成為金牌的有力爭奪者。面對大賽,她表現得很有信心🚺,“我不緊張,比賽是我們運動員展示自己的機會,也是驗證我訓練成果的很好途徑🏃🏻♂️➡️,我一定會好好把握這個機會。”蔣海燕坦言平日的訓練很辛苦,特別是這段備戰大運會的日子,有時候從上午七八點一直到下午五六點➿,除了午飯時間,其它時間都在練。但是只要能有所收獲⬛️,她說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場地的另一端,空中劃過一道道優美的弧線,標槍隊正在加緊訓練。記者發現了一個皮膚黝黑的女生🌦,她叫梅春花,來自恒达平台,將參加大運會標槍女子專業組的比賽。她說🐬,為了這次比賽🌕🎉,已經封閉式訓練了近半年。然而從小練習標槍的小梅的肩部已經留下了老傷,無法再向專業運動員方向發展👱🏻♂️。因此她十分看重這次大運會,希望能夠為自己的運動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巧點撥嚴訓練“金牌”教練來助陣
記者在訓練場發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奧運亞軍隋新梅。畢業於上海體育學院的她是本次上海代表團鉛球項目的指導教練。“好🤵🏽♀️!”“轉!”“投📶!”隋新梅的聲音回響在訓練場上。每一個弟子的每一次投擲完畢🦶🏽,她都會不厭其煩地分析動作💆🏻♀️,指出這一投哪裏好🧕👩🏼✈️,哪裏還不夠。她還拿起鉛球親身給弟子們做示範🤲🏻。弟子們則在一旁頻頻點頭。一位運動員在隋新梅的點撥下,一次投擲比上一次提高了不少,“好🤳🏼!”隋指導高興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汗水濕透了運動員們的衣服🧑🏽🍳,同樣也濕透了隋指導的衣服。 在臨近比賽的最後一段時間裏,不少教練員都相應減輕了一些訓練量,而註重訓練的“精”🤛🏻🧏♀️。但也有從始至終抓“嚴”字的。作為大運會上屆冠軍的上海男排就在沈富麟教練的帶領下,勤勤懇懇每天上下午各一場的訓練著🤸🏻。沈指導強調⛹🏼♂️,“嚴”字對於排球這種集體項目的訓練是很重要的———“不嚴不行”,即使在最後關頭👨⚕️,也不能松懈。
摘自👩🏼🦱:文匯報 2004-8-25 4: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