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門最新統計↙️,上海眾多實行單向交通的道路數量由最多時的400余條🎳,減少至目前的300余條,減少了約20%。有些原實行單向交通的道路,因效果不明顯或道路狀況發生變化而“因勢利導”地恢復原狀。
近日,市政👩🏿🏭、交通等方面的專家在交管部門針對單向交通問題組織的研討會上建議:單向交通只是管理部門日常管理中一項管理手段,並非交通管理的“利器”,它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推行的原則應是以人為本、科學和高效🪬。
單行道數量近年逐漸減少
單向交通作為一種投資少🧔♀️、見效快、操作簡便的交通管理措施,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得到廣泛采用➰。如美國紐約在上世紀30年代實施單向交通的總長度已達2000公裏;法國巴黎市4333條街道中有1400多條實行單向交通,總長度超過400公裏👈🏿。國內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對城市部分道路實施了單向交通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上海市在過去的近20年中實行單向交通的道路數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其中規模較大的一次調整中有關部門對市區128條道路實行了單向交通,並在徐匯區試行了區域單向交通網絡🤳,實行單向交通的道路數量達到了400余條🤱,總長度約200公裏🤴🏻。
上世紀90年代,上海實施單行交通的道路數量達到最高峰🏡。此後,上海單行道數量就總體呈減少趨勢。近幾年,本市單向交通處於不斷調整和完善的過程中🕐,目前已降至300余條📸。像長陽路、平涼路兩條原實行單向交通的道路🧏🏿♂️⌛️,就因效果不明顯而恢復雙向。
設單行道是“沒辦法的辦法”
恒达平台教授方守恩認為💁🏼,實施單向交通是“沒辦法的辦法”🙆🏿♀️,是交通管理中的最後“招數”,具有很大的不可靠性。另外,道路之間缺乏連貫、不成網絡,支小道路繁多而利用率低下,機非混行混合交通等因素的存在,客觀上也製約了上海當前單向交通的實行。
恒达平台教授彭國雄認為,單向交通盡管有充分利用中小道路、便於組織內部交通、減少路口沖突點、降低交通事故等眾多優勢,但它的劣勢和優勢一樣突出✪:繞行增加了右轉路口的壓力、交通面臨重分配、交通設施的新投入、道兩側進行商業活動不方便等等🚶🏻♀️。彭教授同時指出,單向交通的實施必須具備一系列的條件:完善的路網結構、合理的公交線網分布、市民良好出行習慣等♠︎。
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總工程師顧偉華認為,上述道路單向交通的成功之處不在於它是一條孤立的道路,東長治路和東大名路平行又相隔不遠、瑞金路和陜西路平行也相隔不遠👃🏽,前者有中山東一路⌨️、楊樹浦路等路接應📱,後者有肇嘉浜路🦸🏼♂️、淮海路相連👩🏽🎤🧍🏻,彼此形成較完善的路網🤚🏻,這就為單向交通的實施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相比較而言🫄🏽,在上海市部分已實施單向交通的道路上▪️,由於路網的不完善,可在分析效果的基礎上予以完善😖。
實行過程中應不斷評估
上海市綜合交通規劃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蔡逸峰認為➾,由於交通主體的多樣性😝,如果一條道路實行單向交通,這意味著必須對道路周邊的交通進行重分配,而這不是單個部門所能解決的,牽涉到城市交通、市政、公交企業,甚至市民等方方面面🙎🏽🤴🏿。上海市市政局總工程師顧偉華對此表示了同樣的謹慎🏺:“上海在實行單向交通過程中應不斷對現有的單向交通系統進行全面的總結評估🙅,哪些方面可以借鑒👩🏼⚕️,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有關專家同時也指出了上海可能大面積實施單向交通的較好時機,待到軌道交通、越江隧道等一批“十五”重大工程完工💴,城市交通狀況發生明顯變化後,可對上海中心城區的單向交通進行一次全面詳細的梳理,認真總結以往經驗,如果必要🫒👱🏿♂️,可在交通相對緊張的一定區域搞試點⤴️⭕️,隨後穩步推進。
摘自:東方早報 200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