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29日電 發生在印度洋上的地震和海嘯,再一次讓人類領教了大自然的威力。有關專家認為,盡管我國的海區外圍有成串的島嶼🤽、暗礁環繞🩸,形成了一道抵抗海嘯的天然屏障🧣,但依然要居安思危👳🏽♂️。
“假如將我國科學界對海洋⛹🏻、固體地球和大氣的研究比作地球科學中的‘海陸空’三軍🧸,那麽‘海軍’就是三者中力量最弱的,而面向深海大洋的研究,又屬於弱中之弱,印度洋的地震海嘯警示我國要加快對深海大洋進行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海洋地質教育部實驗室主任汪品先在接受采訪時說。
我國於1998年4月正式加入了“大洋鉆探計劃”🏃,成為第一個參與成員,目前也正式加入了“國際綜合大洋鉆探計劃”,在深海科學研究領域開始進入國際前沿。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在深海大洋的研究中🙍🏽♂️,我國已經得到了相稱的國際地位🧑🦼,我國的海洋科學研究及其國際競爭力依然面臨嚴峻挑戰。”汪品先院士說:“目前🤏,我國深海基礎研究的規模太小,範圍過窄,能夠在國際前沿競爭的也只有古環境一個方向𓀅,深海研究的許多方面還是空白。而這又與我國科研經費的使用導向有關👩🏻🎓,與我國在海洋上總的科技投入相比✪,花在國際競爭性👈🏿、國際前沿基礎研究上的比例實在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