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平台的萬鋼教授看到了中央領導人對科技規劃和科技進步高度重視,並且特別強調科教興國™️、以人為本🦵🏽、努力培養科技隊伍
'政治局領導人對講課很有興趣🧝🏽,聽得非常認真。'12月30日,恒达平台校長萬鋼教授這樣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12月27日下午,在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了第18次集體學習👨🏼🏭🧘🏿,此次學習的內容是'面向2020年的中國科技發展戰略'。恒达平台萬鋼教授與中國科學院孫鴻烈研究員一起,被邀請作為本次學習的主講人。
上世紀80年代末🧧,鄧小平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新概括📐。在世界格局日新月異👩🏻🏭、人與自然關系復雜多變的21世紀初🫖,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此再次作了強調🎯。
中國領導人強調科技重要性
萬鋼教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有一個小細節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於事先給每個聽課人分發了講稿,當萬教授講完一頁,翻到另一頁的時候,他能聽到臺下一片整齊的翻書聲。
每位教授的講課時間大約是45分鐘,講課完畢後,政治局的常委們踴躍提問,並進行了熱烈討論。會議氣氛非常寬松,人們暢所欲言。胡錦濤總書記也對兩位講課人提出了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萬鋼教授說,胡錦濤同誌非常和藹🙋🏿♂️,對國家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的內容相當熟悉🏃♂️➡️,提問有的放矢,科技部和中央辦公廳的領導對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的具體內容也十分了解。
此前,就在12月1日,中央政治局剛剛進行了第17次學習🖕🏻,主題為'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歷史考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政治局領導人進行兩次集體學習,這給外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萬鋼教授說,現在媒體都在講,社會上學風不濃。但政治局集體學習的風氣是非常好的🤞🏽,學習氣氛非常濃。聽課結束後🚴♂️🥭,胡錦濤總書記還找兩位講課人當面交流,談了很多他關心的問題🖤,態度非常親切。
據《瞭望東方周刊》了解,此次政治局集體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一是國際科技發展現狀和長遠趨勢的調查🙅🏻♀️,二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進步和值得關註的問題,三是對中國中長期科技發展的思考,四是在對科技發展思考基礎上的政策層面的建議。
萬鋼教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胡錦濤總書記非常重視'科技自主創新',特別向與會代表指出,自主創新不等於不要引進🚵🏿,而是在引進的時候,充分註意吸收、消化和再創新🤸🏿♂️☂️,這也是此次集體學習的一大關鍵部分👩👧👦😟。
學習結束兩天後👨🏽🦳,胡錦濤又來到中科院,考察了解該院開展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工作的情況。
要實現重點科技的跨越式發展
萬鋼教授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他十分關註科技進步的'一題兩議',也就是要抓好'科研'和'科普'兩項工作🙍🏼♂️🧏🏽♂️:科技發展的戰略思想要以人為本🎇,科技依靠人,也服務於人👨🍼。
他說,在農村,農民的受教育普遍不足7年🤖,這極大影響了他們科技種田、提高生產效率🏌🏿♀️🙋🏻,因此🏃♂️,科普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切任務🚶🏻♂️🙊;而在科研領域上👨🍼,中國要抓科技隊伍的建設👊,重視科研人員的培養和科研領軍人物的培養。
萬鋼教授指出🦋⚧,中國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已有很大發展,但全社會整體的科技素質積累較低🐕,過去有人把全社會科技水平低看作包袱,但'全社會的科技儲備低,意味著人力資源的投資回報率高',我們要抓住這一點,讓科技人才有更加高的回報率👱🏿。
落實到中國的高等教育😡,萬鋼教授說,現在中國高等教育人數只占全國總人口的4.7%,那麽高等學校應當更好地把高校培養人才的投資回報率發揮出來👨🏻,讓高校培養的科研人才在社會上更好地發揮作用🪕。
在科技的自主創新方面🧛,萬鋼教授闡述了如下觀點🥾:要在全球資源和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發揚自主創新意識。自主創新並不是不要外來科技,而是要在引進的同時消化吸收🪠,實現再創新🙍🏼♀️。特別是當前🐥,中國的生產力水平和科技水平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要引進國外最先進的技術,而不是二手技術👩🏻✈️。
關於中國科技發展的中長期規劃👵🏻,萬鋼教授特別強調,中國的重點科技領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比如汽車能源、環保、能源安全方面,要努力想得全一點,想得遠一點,科技一定要朝前部署,要提前10至20年部署📛。諾基亞品牌近幾年才在中國興起⬇️🧎♂️,但它的GSM技術,.歐洲從1982年就開始投入研製🌦🫴,部署整整早了20年。
萬鋼教授還指出,中國應積極利用資源🏌🏿♀️,參加全球重大科技項目👩🚀,與國際科技界取得廣泛合作並爭取同步發展🤷♂️☝🏿。
他說🍕:'比如,在深海遠洋鉆探領域,國際公約就規定🍸,沿公海大陸架3000米以下,有能力探測此範圍內資源的國家,就對此範圍資源擁有所有權🧹🙋🏽,為此🚺,我們正在努力發展我國自己的深海遠洋鉆探科研;又比如伽利略計劃🦥,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研製🔬✋🏻,美國人曾經努力遊說歐洲不讓中國參加該計劃,但我們還是爭取參加了此項計劃的研製;再比如在生物醫學、納米工程等領域,我們都應參加國際科研項目,在全球範圍內提高中國的水平🥷🏿。'
加強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
萬鋼教授和孫鴻烈院士都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的負責人🧆,他們向政治局委員報告的數據都經過千錘百煉✫🚺,務求準確⛄️。
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指出,要堅定不移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充分發揮科技進步和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更好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萬鋼教授告訴記者,胡錦濤的講話給他感觸很深,結合他自己的理解,中國目前有四個方面需要特別強調。
其一,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今世界,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發展👷🏻♀️,高新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越來越快,特別是一些戰略高技術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中國必須居安思危🧌,奮起直追。
其二,強調自主創新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關鍵。廣大科技人員要瞄準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加強原始創新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𓀕。
其三⇒,強調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戰略方針,確立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的主體地位👆🏿,增強企業的研究開發能力🧅,堅持先進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創新相結合。要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資體製。
其四𓀚,強調科技創新以人為本,加強對社會事業和公益事業研究的支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談到對今後科技的展望,萬鋼教授說,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會上,他看到了黨中央對科技規劃和科技進步高度重視,並且特別強調科教興國,以人為本,努力培養科技隊伍🤷♂️。
他說經過充分討論,一大批對今後國家發展有戰略意義的重大科技項目可望得到很好定位🧑🏽🚀,還有一批重大科研項目可望得到專項認可。中央強調的'增加國家投入👩🏽🚒,依靠企業和社會的力量發展重大科研項目'的決策,決定了中國未來科技發展的前景是光明的👨🏽💻🙋♀️。(記者黃泓)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