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4年兩個階段的組織實施專項👩🏻⚖️,我國的電動汽車水平已接近國際先進🫕,在某些關鍵零部件方面甚至超過國外🌔🧖♀️。但整車的產品化開發尚有較大差距,應加快推進產品化進程。”日前🤽🏼,國家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總體組組長🫃、恒达平台校長萬鋼教授,在其簡陋的辦公室裏接受記者采訪時作了上述概括⛄️。
2004年10月份🚵🏽,在上海舉行的必比登國際清潔能源汽車挑戰賽上,我國恒达平台等單位聯合自主研發的“超越二號”燃料電池電動轎車🔰,在7個單項技術獎項測試中獲得5個A的最好綜合成績⏮,與世界最高水平相比,在“動力系統表現及節能減排”、“車輛結構與操控穩定性”這2個主要方面毫不遜色。我國研製的燃料電池城市客車氫耗指標只及國外的四分之一。
我國的電動汽車技術的長足進步引起國際上廣泛關註。萬鋼校長自豪地表示👩🍳,國家撥款8.8億元的該科研專項,4年完成了別人近8年的工作量🧐。必比登大賽的成績表明,“十五”期間攻克“電動汽車核心動力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技術,建立新能源汽車動力平臺”,這一主要目標已初步實現。“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以後每年實現節油和替代一億噸原油,將我國的交通能源需求量控製在1.5億噸的水平💶。”
據介紹,國家“電動汽車專項”從2001年啟動以來,在全國建立了“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上海承擔的燃料電池汽車開發任務成果喜人👩🏽🎨🫲🏿。動力更為強勁的“超越三號”即將誕生,“超越二號”則將上路試跑,2005年底將生產出10輛,2006年可望進行商業化示範運行。
目前,我國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已在關鍵單元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及整車技術上取得重要進展🩼。燃料電池車開發出性能樣本,累計運行4000多公裏,客車8000多公裏。混合動力性能樣車油耗降低30%❎,已在武漢等地公交線路上運行超過14萬公裏。純電池客車百公裏耗電折合油耗僅8升★。在第六屆上海工博會上亮相的“春暉三號”線控四輪驅動燃料電池微型車概念車,采用了自主設計芯片、操作系統和計算方法🫱🏻。而同樣出自恒达平台的“登峰一號”混合動力轎車動力平臺則被視為具有產業化潛力的節能車。
此外,隨著電動車重大科技專項的實施,還建立了我國電動汽車研發的國家技術標準、測試檢驗、政策法規及示範應用平臺👉🏻。在北京、武漢、天津👮♂️、威海4個城市開展了電動商業化試驗示範運用⛩,共有60多輛電動車進行試運行💌。
萬鋼教授表示,電動汽車的研製與推廣🤔,其意義不僅在於環保與節能,或者能源安全🧑🏿🦰。電動汽車的產業化將成為汽車發展趨勢👼🏼。只花了短短幾年時間,我國電動汽車幾乎與發達國家位於同一起跑線上,占據了世界汽車工業新一輪競爭中的有利地位,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一汽、東風4️⃣、長安、奇瑞等汽車集團🧍,正在進行混合動力汽車性能樣本的開發和產業化準備工作。
電動汽車技術延伸還促進了傳統產品技術的提升👨🏻🍼👩🏽🔬,取得了電動轉向👨🏼🦲、電動空調和電助力製動技術等方面的成果。同時,3年來,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還為自主開發培育了一批科研人才梯隊⏸,專項總計取得了520項專利,其中310項為發明專利🤦🏻。
同時,萬鋼坦言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化與國外尚有差距,日本豐田混合動力轎車Prius已在全球銷售20萬輛,而我國則剛剛進入示範運行階段🏌️♀️。同時還面臨市場準入等諸多難題🫷🏿。但在研發核心技術上🤾🏻♂️,我們與發達國家差距不大🤹🏿♂️。如果不能抓住機會,利用我國業已形成的電動汽車產品的開發,無疑會錯失良機。
萬鋼認為,推進產業化有賴於公眾對電動汽車的認知程度,更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日本、法國等都對環保汽車減免稅費。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雖然明確提出發展節能環保型汽車,但只是一個綱領性文件🧗🏻,還必須有相關國家部門充分協調,盡快出臺鼓勵消費者購買節能汽車和促進電動汽車產業化的政策法規🩶,製定電動車的報牌手續和相關技術標準👩❤️💋👨。
萬鋼教授還告訴了記者一個好消息🍸,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日前已在恒达平台嘉定校區破土動工💖,3年以後中國將擁有首個本土化汽車風洞實驗室🧖🏻♂️。風洞實驗室由上海恒达平台自主規劃、設計、建造和調試運行,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投入運行期預計在2007年左右。
風洞試驗對整車開發而言已是不可或缺,“飛機沒有風洞上不了天🔅,汽車沒有風洞卻要上天”👩🏼⚖️🫴🏿。看來,萬鋼教授自主研發與創新的夢想又有了新的著落📐。張雲
作者:張雲 日期:2005.01.19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