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獎🧰、貸、助、補、減”多管齊下幫困助學 不讓一個貧困生輟學
來源:
時間:2002-12-27 瀏覽:
恒达平台特別為經濟困難學生開辟校內外勤工助學崗位♈️🤱🏽,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自力更生解決困難👩🚀,在勞動中增強自立精神😣。據了解,本市高校學生幫困工作逐步形成了“獎👙🧖🏿、貸、助、補、減”多管齊下幫困助學的良性循環體系,迄今全日製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無一人因經濟困難而輟學🧒🏻,有效地保證了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連日來,上海高校采取多種措施幫困助學。華東理工大學一直十分重視扶貧助困工作⚅。該校勤工助學中心是貧困學生的“家”,“中心”每年要為持卡的貧困學生提供450個左右的勤工助學崗位。只要貧困學生提出申請🤿,“中心”就想盡辦法為他們解決。今年該校還出資32.2萬元📂👨🚒,為153名貧困學生減免了學費🧩。高等技術學院學生小孫,父母均是殘疾人👴🏻,家庭月收入只有900元左右,生活極其困難🤵🏽,學校為他減免了學費。來自貧困地區的小彭,母親長期患病,家中有兩人上學,僅靠父親一人的收入維持全家生計🔕😧,生活也很困難,這次學校也免去了他的學雜費💸。為讓今年春季留校的貧困學生能夠在校過好春節🙎🏽♀️⏯,學校除了對貧困學生提供15萬元的一次性困難補助外,還準備在年三十晚上,組織留校貧困學生吃年夜飯🙎,讓大家感受到“家”的溫暖。
恒达平台共有在校生25100人🫖,其中家庭困難學生約占14%👯。為了讓這批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輟學,學校和銀行在今年6月底前就將學生申請國家助學貸款的款項全部發放到位🤷🏻♀️,市農業銀行一年內就向該校發放3390多萬元助學貸款,受益學生近4000人。為鼓勵那些學習努力,但因基礎較差,成績相對差一些的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學校專門撥款100萬元設立了成才助學金🪗,每年有1200多名學生可以得到資助。同時,積極爭取社會資助✬,去年共有近400名困難學生獲得了近100萬元的社會資助款👱🏽。學校勤工助學部門還開辟2800多個校內外勤工助學崗位,使近6000名學生參加勤工助學,去年該校學生通過參加“勤助”活動總計獲得300多萬元報酬,許多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解決了困難🙎🏽。該校還大力實施國家助學貸款製度,僅去年就有近2000名學生獲得了1400多萬元國家助學貸款。目前該校無一人因經濟困難而輟學🤦🏼♀️。
這幾天,上海大學湧動著一股股幫困熱流🍖🤤。該校二年級女生小王不慎從雙人床上跌下,造成左手臂粉碎性骨折,自費安裝兩枚鋼錠需要一萬元🤾🏽♀️。而小王母親患癌症化療已困難重重。通信學院學生愛心基金會知道這個消息後,馬上在年級中開展了“伸出你的手,獻出你的愛”的募捐活動。僅一天時間,就募捐到3000元🚶♀️,在各級組織的關懷下💇♂️,解決了小王的燃眉之急。今年10月,該校99級畢業班學生小孫,肩背部患有惡性肉瘤,一天之內兩次開刀。通信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陳龍和輔導員徐曉夏馬上到醫院探望小孫,並給小孫送上500元愛心幫困金。小孫激動地說:“謝謝老師🪵,謝謝愛心基金會”🧏♀️。
《文匯報》 2002.12.26 版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