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上觀新聞】智能交通時代,如何讓人類放心松開方向盤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1-10-22  瀏覽:

隨著智能汽車發展,自動駕駛技術帶來新的真實行車體驗同時,也時有與之相關的意外發生。當社會管理與產業發展邁向智能交通時代之際,如何讓人類放心松開方向盤,成為許多人關註的問題。

21日舉行的第二屆國際道路安全創新論壇暨智慧交通安全駕駛論壇上,恒达平台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余卓平教授表示,單體車輛只是交通系統的一部分,如果研發拓展只盯著某一單元發力,是無法真正實現智能交通的,車-路-雲一體智能網聯數字化交通系統應是未來發展方向。

在他看來,道路交通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作為人、車、路和環境構成的復雜系統,要保證行車安全,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必須協調交通系統中的各個要素,提高道路交通系統的整體和諧性。

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三大趨勢:相互賦能,系統變革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汽車發展的電動化、網絡化、共享化、智慧化趨勢,整個道路交通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道路交通安全也面臨新的挑戰。

首先,余卓平的觀點是,我國汽車需求還遠未達到“天花板”,給予汽車產業長久的生產創新需求。統計顯示,2014年銷售量2349輛,2018年,突破2850萬輛,預計2030年,有望超過4000萬輛。另一組國際比對數據:人均保有量美國每1000人中有近800人有汽車,歐洲600人左右,日本近600人,我國200人左右。

在新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等三個趨勢,正在相互賦能,開啟汽車產業及交通發展系統變革的大潮。

目前,中國的汽車電動化研究及發展,是走在世界最前列的。而就在20年前,全球都不認為這是一個合適的方向。如今,情況發生了變化。截至上個月,新能源汽車滲透力接近20%,換句話說,每賣出100輛車,有近20輛為新能源車。

單車決策難以提升整體交通效率,更為宏大的系統需求產生了

“許多人認為,說到智能化深度發展,無人駕駛,僅僅是解放駕駛員這個勞動力,釋放雙手,其實不是的。”余卓平教授認為,大眾應更加了解,自動駕駛,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提高駕駛安全、緩解交通擁堵、提高出行效率、減少駕駛時間、降低汙染排放,解放駕駛員屬於“順便”。

在他看來,汽車技術發展史上,二十世紀初是機械時代,100%的機械產品,二十世紀80年代是電子時代,汽車上30%左右的功能部件為電子產品,近幾年來,新能源時代開啟,相當一部分汽車上新能源部件價值超過30%,而在可見的未來,智能網聯時代即將到來,軟件定義汽車成為共識。

他說到一件幾十年前的歐洲汽車故事,當時歐洲準備發展智能交通,並將其命名為“普羅米修斯計劃”,在他們眼中,如果幹成這件事,意義不亞於普羅米修斯的盜取火種。然而最終歐洲未能如願,當時主導這一計劃的都是汽車工業的專家。後來余卓平回到國內,我國也在醞釀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不過“都是搞交通的人在幹”。有意思的是,當下這一輪則由IT企業引領,谷歌推出的無人駕駛汽車推動了新的熱潮,方向是通過給汽車“長眼睛、裝大腦 、組神經網絡”的思想,配置環境感知系統、中央決策系統和全新車輛控製系統。

然而,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單車的技術堆疊,是難以覆蓋全道路路況和全氣候環境的,在動態環境下的準確識別行為預測,也有較大局限性,雖然有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的輔助發展,但要讓其真正學會,經測算可能需要連續駕駛400年才有可能。

在單車決策難以提升整體交通效率的情況下,更為宏大的系統需求產生了。

“交警”要在天上,路是數字化的路,車是數字化的車

“‘單車’對整個系統的解決很難,光從車上來搞智能化是走不到底的,將來一定是一個系統才能夠實現真正的智能化,那就是我講的要車、路、雲一體的智能網聯數字交通系統。”余卓平教授認為,將來的發展是要有一個雲控平臺,“交警”要在天上,路是數字化的道路,車是數字化的車。

從技術的內涵來講,車路協同,車看不見的,路會看見,會感知到,且感知更加全面,覆蓋更加完整。同時,隨著5G、6G通信技術和物聯網發展,將為路和車之間快速即時通信做好技術鋪墊。

此外,“數字路”的概念應該得到更廣泛認知。交通道路,除了物理意義的水泥瀝青鋪的路,必須要有技術配備數字體現的道路指標集成。在他看來,當下許多“高精地圖”,還是走的“單車智能”的思路,而數字化汽車、數字路軌的充分融合互聯,才是更為重要的。

“有了前兩者,還需有雲端系統的智能分析、決策與管控,哪一個車先行,哪一車後行,要聽雲端的指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未來的智能駕駛,是由雲端、車、路共同完成的。”他說。

作者:彭德倩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416811&sid=300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10014176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