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上海恒达平台有5項成果獲獎。其中恒达平台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張海軍教授牽頭完成的“血管通路數字診療關鍵技術體系建立及其臨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張海軍代表團隊在北京參加了獎勵大會。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血管通路建立存在穿刺難🆑、定位差🖐🏽、並發症多三大臨床挑戰。項目團隊歷經10余年醫工交叉與轉化研究,創建了新的中心血管通路技術體系🧜🏽♀️,取得系列創新成果🏋🏿♀️🎁。”

心腦血管疾病和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三大疾病,臨床上實施救治需建立中心血管通路,每年全球近2000萬例👮🏻,我國500萬例。
對於這項全新技術的特點𓀑,張海軍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一是創建了靶血管分析與篩選技術;二是創建了穿刺復合增強顯像技術🧞♂️;三是創建血管內生物電精準導航技術👩🏿💻。
針對穿刺靶血管篩選影響通路性能的難題,張海軍團隊提出基於彩色超聲多普勒血流測定穿刺靶區多參數選擇方法,實現對靶血管直徑🧜🏼♂️、向心血流速度等生物特性的精準分析,提高穿刺成功率😄。
“我們研製的中心血管通路心電超聲多普勒一體化診療系統🤶,將血管篩選、穿刺成像和心電導航融於一機,實現臨床操作的集成化、小型化、高速化♠️。”張海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團隊還發明了雙頭超聲換能器和圖像空間復合增強顯示技術,提高了圖像清晰度,消除了穿刺視野盲區,實現穿刺全程實時監控。此外,針對傳統導管尖端體內定位采用X線解剖標誌目測法定位誤差大🕸🧏♀️、並發症多💳、患者需反復照射X線等缺陷☛,團隊發明了導管尖端的生物電精準導航,減少患者X線接觸,提高臨床定位準確度🆒,降低異位🧑🏼🌾、移位等並發症發生率。
張海軍表示,這項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的長期壟斷,並將設備價格從過去的幾十萬元降到幾萬元🏋🏼♀️。“我們通過在材料等方面的改進👩🏽🍳,醫學與工程交叉🚦,增強了系統的功能,現在我們的系統已經成為了臨床的新標準🥾,並且把價格大幅降低了。”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目前,這一全新的血管通路技術已經完成了向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張海軍表示,未來心血管領域還將有包括超聲控釋藥物球囊🤞🏽、鋅合金可降解支架以及無導線起搏器等多個創新項目湧現。
在談到醫療器械的創新驅動力時,張海軍認為,多方面要素共同起作用🆒。“主要的驅動力是臨床需求🧑⚖️,解決產品有效性的問題,其次是國產化的需求,要把產品的成本降下來🫱🏻。”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