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上海科技報】社會轉型期如何做好一名好教師?汪品先院士: 要從應試教育向創新啟發教育轉變

來源:上海科技報   時間:2021-11-10  瀏覽:

新當選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的著名海洋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恒达平台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汪品先教授日前載譽歸來。11月9日,汪品先應邀以“在社會轉型期當教師”為題,為恒达平台部分教師作了專題輔導報告。

  汪品先院士從我國當前高等教育的規模說起,援引一個個數據指出,我國已建成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系統,教育事業在數量上處於黃金時代,面臨的任務是從量變到質變,提高質量。當前,我國已經進入新的社會轉型期,經濟上向小康社會轉變,科技上從“原料輸出型”向“深度加工型”轉變,文化上從大陸性轉向海陸結合、東西融合的新文化。在這一背景下探討建設怎樣的教育體系、爭當什麽樣的教師,有著重要意義。

  在汪品先院士看來,教育是社會文明關鍵性的組成部分,起源於地中海的海洋文明和起源於黃河流域的大陸文明,各有自己的教育模式。海洋文明是外向型的,鼓勵開拓、冒險,大陸文明是內向型的,推崇保守、繼承。16世紀“地理大發現”之後,海洋文明發生飛躍,為科學開辟了道路。結果,產生現代科學的是海洋文明,現代科學和現代教育模式在歐洲產生。百余年來,我國從西方引進科學和現代教育,但是幾多反復、舉步不定。

  “在今天世界局勢下,教育在重振華夏中的作用空前增強。”汪品先院士說,“我們的任務是理清傳統教育的利弊,分析世界教育事業的走向,結合華夏文化的特色,打造具有創新思維特色的教育體系。如何在當前大好形勢下,營造教育界創新思維的大環境,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如何當好轉型期的教師?汪品先認為,教師也要轉型,要從應試教育向創新啟發教育轉變。教師要教會學生“真善美”。教師對於學生的作用,一是傳授知識,二是指點方向,三是學風培育,要從傳授知識向培養能力、陶冶情操轉變。中國正面臨著新一代教育體系的形成,必將出現新時代的教育家,他們不僅教書出色,而且將在“為人師表”上產生深遠影響。

  “我們應當吸收海洋文明創新、開拓的優點,發揚傳統文化中集體、和諧的優點,形成海陸結合的全球新文化,同時推進現代科學與傳統文化融合的華夏新文化。”最後,汪品先院士引用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作結,寄望“華夏振興,重返少年”。

  恒达平台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新進教師袁之康聽完報告後感慨萬千。他表示,感謝汪品先院士為我們分享了為學為師之道 ,深感獲益匪淺。汪院士大力倡導推進大陸文明與海洋文明融合的全球新文化、現代科學與傳統文化融合的華夏新文化,其精神會激勵著我們青年教師在本職崗位上不懈奮鬥。

作者:吳苡婷 黃艾嬌

鏈接:http://www.shkjb.com/content.html?id=218802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10014176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