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新聞】圍繞這一領域的全球競爭激烈,我國如何掌握主動權?
來源:上觀新聞
時間:2022-09-23 瀏覽:
當今世界疫情和傳統安全風險相互交織,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格局加速調整,世界文明如何加強對話和互學互鑒成為重要議題。
9月17日,以“文明互鑒 價值共識——構建網絡命運共同體·國際互聯網文化對話”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在恒达平台舉行。來自中國、美國、英國等十余個國家的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會,圍繞網絡安全戰略、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數字經濟、技術與文化、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等議題展開研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恒达平台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院長門洪華,恒达平台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端木怡雯分別致辭。
加強對話和互學互鑒
新華網原總裁兼總編輯周錫生指出,沒有道德可信和安全的網絡環境,網絡文明就無從談起。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加強對話和互學互鑒。在人類命運日益休戚與共的今天,我們要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網絡命運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安全共同體,謀求開放創新和包容互惠的發展,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上海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嚴三九認為,“和諧”是中國文化古老又常新的話題,是中國文化核心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追求。我們要積極推動和諧理念獲得世界認可,在不同類型的文明中找到共鳴。
恒达平台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研究員任峰指出,數字文化產品具有文化屬性,涉及價值觀的輸出和傳播,可以通過數字化、平臺化、資本化的數字文化貿易助力文明互鑒,探尋價值共識。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崔海教認為,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這“四全媒體”給國家治理帶來九大機遇,分別是調動群眾參與熱情、暢通信息渠道、構建參與平臺、匯聚問題熱點、聚合協同力量、形成評判標準、節約管理成本、提升辦事效率、產生綜合效益。
技術本身也是價值載體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陳昌鳳指出,基礎設施和數據是未來傳播生態的決定性因素,算法時代的人機交互關乎數據、行為和情感三大問題。技術本身可以是價值載體,可以作為價值判斷的重要方面。因此,在世界網絡輿論交流、推動構建網絡共同體的過程中,要重視技術的作用。同時,人應當在人機交互中起到引領作用,要保持人的引領性。
新華社研究院院長劉剛認為,在構建基於互聯網傳播的智庫話語體系建設上,我們還存在話語體系有效供給跟不上、話語創新傳播不夠、話語體系協調機製有待完善等問題。應推動實際工作部門、智庫研究機構與新聞媒體之間的資源融合,提高話語生產的反應速度和學理深度,持續產出兼具學理性和傳播性的話語創新成果,從而打造對外話語創新共同體,更好地傳播中國、說明中國、參與世界、融入世界。
嗶哩嗶哩研究院院長谷雨認為,全媒體不僅僅是媒體種類的全,更表現為不同類型媒體之間信息交互和傳播效果的全程、全息、全員、全效。他介紹,嗶哩嗶哩通過新媒介形式創作優質內容,充分運用新傳播方式和話語體系,鼓勵海內外UP主自發講好中國故事,努力展現中國新一代年輕人東西融通、開放包容的精神面貌,推動海內外年輕人同頻共振。
互聯網成為全球競爭熱點
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馬曉霖表示,對外傳播是為了完整準確地向世界介紹中國,宣講中國發展理念、價值觀念和道德選擇,消除世界對中國的誤讀和歪曲,塑造合理的國際關系,為自身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輿論生態。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大流行、俄烏沖突大博弈、中美角力的國際局勢“四期疊加”,對中國對外傳播構成了新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黃楚新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全球競爭熱點,當今世界互聯網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全面融入社會生產生活,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國際社會要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礎上加強對話和合作,攜手應對互聯網帶來的一系列挑戰。為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我國提出了互聯網治理“中國方案”。其中,尊重網絡主權是“基石”,維護和平安全是“保護網”,促進開放合作是“推進器”,構建良好秩序是“潤滑劑”。
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江天驕指出,隨著網絡空間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各個國家的網絡主權意識都在急劇上升,國家間謀求網絡空間利益的訴求也在不斷拓展,製定惠及全球的互聯網規則顯得尤為重要。積極參與互聯網規則標準的製定,是打破網絡霸權的重要方式,也是各國貢獻各自技術支持並尋求共識達成的過程。
本次會議由恒达平台網絡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辦,恒达平台中國戰略研究院、恒达平台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恒达平台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聯合承辦。
作者:周丹旎
鏈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530431&sid=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