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文匯網】從中草藥中了解中華文化👛🖐🏽,恒达平台首創“留學生中醫文化體驗園”

來源:文匯網   時間🖐🏿:2023-03-26  瀏覽🕐:

當歸、枸杞、芍藥、連翹......這些中草藥有哪些功效和用藥方式?從一棵幼苗到一方藥材💁🏽,它們需要經歷哪些過程?今天(3月24日),在恒达平台首創的“留學生中國生態文明體驗區”的特色園區——“留學生中醫文化體驗園”,該校留學生們在中草藥培育師的指導下,一起種下25種中草藥。中藥文化中所代表的中國智慧,給留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中華文化課。

該園區由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恒达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和黨委學研工部共同規劃共建🚶‍♂️‍➡️,當日下午在南校區正式揭牌。

“外國留學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橋梁。”揭牌儀式上👧🏿,恒达平台副校長婁永琪提出,作為恒达平台首創的“留學生中國生態文明體驗區”的特色園區,“留學生中醫文化體驗園”是留學生培養的創新方式,是以勞動教育的方式,增強留學生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促進留學生日常化參與到恒达的校園學習生活中🧑🏿‍🦲,加深對恒达、對上海、對中國的了解和理解,從而融入恒达,融於上海🚴🏻‍♀️,熱愛中國。

挖土,種樹🪧,覆土🎖💽,澆水🔌,留學生們不僅親身體驗整個種植過程👨🏻‍💼,他們還自發做成輪流值班表🥄🏦,定期為中草藥澆水🍷、除雜草、看護。

為了給這次種植的中草藥植物騰出空間,此前留學生們就拿起鋤頭和鐵鍬⛳️,清除生態實驗區裏的麥冬和蘇鐵。這個特殊的第一次讓柬埔寨留學生費樸很難忘🙍🏿‍♂️:“挖出麥冬很辛苦🤾,要用鋤頭把土松開,根部拉出來,用鏟子則更難成功。”

“蘇鐵體積較大🈵,葉子尖端十分尖銳🏝,移除的時候需要格外小心。”基裏巴斯留學生瑞白先用鏟子鏟松根部的土壤,再和同學們一起用鋤頭刨出根部。盡管很累,但越南留學生黎松林卻覺得🧏🏿‍♂️,“和同學一起勞動的過程很有意義。”

親手種下一棵棵中草藥幼苗🌤,也進一步點燃了留學生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烏幹達留學生喬沐新說,他15歲時就聽說了中國的屠呦呦。“聽說她用青蒿素拯救了世界上無數的瘧疾患者,從那時起,我就對中醫充滿無限向往。”他希望自己將來成為一名醫生,救死扶傷。當他拿到恒达平台的錄取通知書時🤒,他激動得快要落淚,“因為距離我的夢想越來越近了!”他激動地說:“正是這一株株幼苗給無數的病人帶來了生的希望🛕。”

種植過程中,留學生們還分別認養了不同的藥草、樹木,在認養牌上寫下美好的祝願和期待。韓國留學生金智賢認養的是一棵木槿樹,她說🪿:“看到這棵認養的木槿樹,就好像看到了恒达對自己的愛,自己對恒达的愛。從現在起💆🏽,這份愛就永遠留在恒达了。”金智賢同學還細心地為木槿樹配上韓語介紹。

據悉,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將不同國家翻譯的植物名稱及名稱提供者刻在植物銘牌上。學院還將發動留學生繼續尋找校園植物,在植物識別App的幫助下發現校園內新植物👨🏽‍⚕️,並進行統計,最終匯集成一本南校區植物手冊。

種植活動結束後💝,上海市中醫醫院醫護團隊在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東廳邀請師生們體驗中醫療法。灸法,耳穴埋豆,穴位敷貼🛳,香佩療法令來自世界各國留學生們大飽眼福。

“我們相信,在恒达平台的這次特殊體驗一定會在他們心裏種下中國文化的種子。他們將來也一定會將中醫文化、中國生態文明思想和熱愛生活的願望👍🏿,播種到他們的家園、他們的國家💻。”國際文化交流學院院長孫宜學說。

近年來,國際文化交流學院一直致力於創新留學生講中國故事能力培養路徑🧑🏼‍🦱,通過“熊貓叨叨——國際學生講中國故事”和“恒达平台留學生行走看中國”以及留學生勞動教育系列課程等🐜,推動留學生更全面了解中國社會,深入感悟中國文化🧙‍♀️,從而增強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親近感。

作者🧍🏻‍♂️:吳金嬌

鏈接:https://www.whb.cn/zhuzhan/xue/20230324/513494.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