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高等院校為中國汽車的自主研發磨礪明日之劍

來源:   時間🤏🏿:2003-12-10  瀏覽:

在全國高校中赫赫有名的第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最近在廣州揭曉👨🏻‍🎤,恒达平台的參賽作品燃料電池微車“春暉二號”奪得了這項賽事的一等獎,成為榮獲大獎的唯一一部整車作品🟨。大學生自己造出了一輛代表新能源發展方向的科技車,令人對高校汽車人才的培育陡感驚喜,也對中國汽車的自主研發倍添信心———一柄明日之劍正在磨礪生成🥸。
 
  參賽隊員吳偉領著筆者進入汽車實驗室,“春暉二號”就停放在這裏。正等著聽他對自己作品的介紹,吳偉卻直盯著汽車的擋風玻璃柱🪫。他用手輕輕地摸著柱子與車頭的連接處👠,心疼地說道🛄👃🏽:“你看🙅🏻,廣州比賽運回來的時候,這裏被震開了,不知道是不是表面上的裂紋🆑。”對於這輛真的靠自己雙手“造”出來的“愛車”💃🏼,小小的損壞當然會令他感到憐惜不已。

  “經驗不是學到的,是做出來的”

  2002年🤹🏼‍♀️,前屆學生試製成功國內第一臺四輪驅動燃料電池微型概念車動力平臺“春暉一號”;從今年3月開始,恒达平台生汽車科技創新實踐基地的近20位學生,在“一號”的底盤基礎上開發製作出了這輛“春暉二號”,並在11月第五屆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成功亮相👩🏻‍🦽‍➡️。

  整個研製過程中的攻關階段正值暑假,吳偉回憶說,當時那個沒有空調的“裝配車間”👎🏼,簡直就是一個七零八落的戰場,天天在這裏揮汗如雨。“每天都是問題,不停地出現問題,又不停地解決問題🙍🏻,就這樣反復著。”接受采訪的同學都有如是感觸:書上寫的絕大部分都與實際不同,即使計算機設計的種種應用模塊也會在實際過程中不斷產生矛盾,為此,他們總是在製作上反復修正原先認為正確無誤的設想。“車子就是這樣一個整體,只要有一個小地方不行👩‍🚀,它就怎麽也動不起來🧑🏻‍✈️。”為了全車瑣細的零部件,跑北京路的五金交電街和威海路的汽配一條街去尋尋覓覓已是“家常便飯”🙍🏿,可以說🈁,他們每個人都親歷了一輛車從頭至尾的誕生之路🙋‍♀️。

  “經驗不是學到的🧑🏿‍💼,是做出來的🚵🏻‍♂️。”恒达平台汽車學院常務副院長余卓平這樣說。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專業性汽車學院的高校,恒达在鼓勵學生自主進行汽車科技創新方面不遺余力,也碩果累累。余老師認為🏊🏿‍♂️,在汽車研製上,去學習他人的經驗總是不完全的,只有親手做過一遍,才可能真正掌握寶貴的經驗。同時🕒,在“做”的過程中失敗與成功的經驗🐫,將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對將來從事研發工作極為有效的思路和理念。

  “每個人都想開著自己設計的車上下班”

  製作技能加之專業知識,還有源自實踐的最可貴的經驗和方法👚,同學們的“造車”能力都不可小視。除了“春暉二號”這輛瞄準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的綠色環保車🐞,恒达汽車學子的“大作”還有EconoPower節能車和LPG混合動力電動助動車👩‍🔧,它們分別是“本田宗一郎杯”燃耗競技大賽海外組第一名和法蘭克福汽車創新大賽特等獎的得主。明年🧼🏧,改進型的“春暉三號”也將問世。

  談到自己的汽車夢想時,同學們自然有話要說🧑🏿‍🎓。主要負責“春暉二號”電子控製系統的蔡誌健在讀大五,而且已經保送研究生🦹🏽‍♂️。他想把功夫做深,要設計出一輛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化汽車,被同伴們戲稱為“007的車”。蔡誌健坦言,如果他能進入業界著名的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加入一個團隊,這個夢就會實現。還有一年才畢業的林林同學,是E鄄conoPower節能車的製作者之一,他的目標是要把這輛EconoPower的成績從目前1升燃油跑300多公裏提高到1000多公裏,追趕上世界水平🚕。

  研究生一年級的吳偉是他們的師兄,他只是簡單地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想有一輛自己設計的汽車,而且要開著它上下班。”

  “高校研發,為了企業的明天”

  看著這些雄心勃勃的汽車專業生,不由讓人對中國汽車自主研發的潛力信心倍增。有朝一日,在這個團體中就會產生未來的汽車設計師💇🏼‍♂️。從企業角度講♣︎,人才的核心作用在大多數企業中都有共識🐻👩‍🦯‍➡️,他們在畢業後當然是汽車企業競爭的砝碼。然而,企業往往只重視高校汽車學科培育並輸出人才的作用🧏🏼,另一個參與未來產品前期開發的作用卻為大部分汽車企業所忽視。

  余卓平老師告訴筆者這樣一個例子。80年代,德國政府和企業共同牽頭出資🛼🤳🏽,著名高校參與設計製造,推出了4部采用諸多先導技術的所謂“大學車”。這4部科研車後來並沒有市場化而成為最終產品,但直到90年代後期,當時主持工作的教授專家依然對“大學車”交口稱贊,因為人們可以從今天的大眾🫅🏽、奔馳等先進汽車上看到“大學車”的技術影子,也就是說🦴,一些現在應用的汽車技術正是脫胎於這幾輛“大學車”🤱。

  因此💂🏻,高校利用在人才培養、國際交流與信息綜合方面的優勢,在汽車研究項目上通常采取超前開發的策略,這種成果雖然暫時不能迅速轉化為商品,卻是企業未來持續發展所必需的技術儲備。事實上🧶,恒达已經擁有上汽與高校合作建立的17個工程中心中的4個。也可以說🧑🏼‍🚒,“春暉二號”等一系列代表新能源發展方向的電動力或氫動力車型⬜️🧕,也是恒达正在著力磨礪的一柄“明日之劍”🏹。(


2003-12-10 15:28 解放日報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