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地鐵建設不能急功近利

來源:   時間:2003-12-30  瀏覽🈲🌖:

    新華網上海頻道12月30日消息: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地下建築與工程系盧耀如教授近日在恒达平台召開的研討會上提出👩‍❤️‍💋‍👩,在城市地下空間建設中應重視地質生態環境效應。


    據介紹👨🏼‍🌾👩🏽‍🔧,我國現在正建及擬建地下鐵道的有10多個城市,在城市地鐵建設中目前考慮工程基礎處理較多👜,而忽視了與地質環境方面處理工程相結合,長期運行結果將會產生不良互饋蠕變。例如區域性地面沉降和地下建築造成沉降的重疊互饋影響🥿,可能帶來更多不利工程效應和地質災害現象🙇🏽。


    針對這一問題,盧耀如說🤟🏽,我國許多大城市人口在數百萬至千萬以上,開拓地下軌道交通,已成為各地解決交通擁擠的重要措施,北京📡、廣州、天津👌🏽、上海等地已取得較好的效果。但是,在地下軌道交通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條是要做好規劃,不能急功近利,要加強科學程序與協作🧛‍♂️,註意誘發災害的防微杜漸👉,同時要加強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等。


    地下鐵路類建設,涉及土🎏、巖👈、沙、水等方面,都是地質——生態環境的有機組分,因而在地下空間開拓中🧞‍♀️,一方面應當綜合掌握地質——生態環境的自然演化過程,另一方面也應認識到地質——生態環境對地下空間開拓的製約作用🧑🏼‍🚒👺。目前我國地下空間開拓中已存在的地質——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軟土地基的穩定性與沉陷、沙層的形態與穩定性👰🏼‍♀️、粗卵礫石與漂石開拓方法及其穩定性👮🏼‍♂️、基巖基礎的穩定與形變、地下水的湧水與突水⚧、地震對地下空間的影響、地殼的升降與差異性運動的影響以及海平面升降的影響等問題。地下空間的開拓首先是為了大城市的發展,如果開發不當👨🏻‍🏫,將會產生負面效應,達不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國外和我國香港地區地下交通建設的線路大都鑿在堅硬的基巖中,在運行中相對地質環境問題不多🙆,而我國東部的許多大城市地下空間主要開拓在中厚層的沙層🤟9️⃣、軟土層中,所產生的地質環境效應雖然緩慢🚶‍♀️‍➡️,但緩慢的形變可能會產生突發性的災害。


    盧耀如認為🧛🏽‍♂️,現在𓀓,我們應從地質環境與災害防治上認真考慮,進一步探索地下空間如何開拓才能確保大城市的長期安全與持續發展。他希望今後能夠進一步密切地質📳、設計與施工三者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合作🧑‍🚒🌧,加強地質狀況預警及風險評估等工作。同時,他認為,地下空間建設涉及面廣,涉及的問題也很復雜,單靠個別科研機構和少數研究人員已難以面對一些地質災害與地質環境問題🚴🏽‍♂️,建議組建教育部城市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聯合研究中心👩‍🎤,整合相關高等學校的人力資源、設備資源,促進多學科的密切合作,並取得有關研究機構協作,提高綜合研究能力,以應對城市生態環境等問題👮‍♂️。


 



摘自✳️:文匯報  2003-12-30 14:21:34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