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中國製造”該由誰造? 低技能勞動大軍不可能成就製造強國

來源:   時間📬✬:2004-03-31  瀏覽:
   中國出口產品成本之低廉讓老外難以置信。正當人們興沖沖地為其打上“中國製造”標簽時,有識之士卻已在思考這樣的問題⚇:

  本報北京3月31日電 今天在京召開的2004年機械製造業發展論壇上♠️,上海恒达平台教授張曙提出了“‘中國製造’由誰來造🕧💂🏽‍♂️?”的問題👩🏽‍🔧,他用“灰領階層”的新概念來概括我國機械製造業中極其匱乏的高級技工和技師👉,並指出,目前“工程教育的非工程化”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

  張曙說,“中國製造”不能永遠是低質量的代名詞。我們的最大優勢就是能以外國人無法相信的價格製造出產品,但廉價勞動力不是永恒的優勢。而且依靠低技能的勞動大軍是不可能成為製造強國的。從長期來看,廉價勞動力意味著還有數量眾多的相對貧困者🔒,必然造成消費品購買力的低迷🚝,不利於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此外,一旦人民幣升值🚷,廉價勞動力優勢必然減弱。這種“比較優勢”難以持久👳🏻。

  製造業的現代化將使用越來越多的先進設備。這種先進設備的操作者與傳統概念的藍領階層已經完全不同。張曙說,我們現在能夠操作高檔數控機床和製作復雜模具的高級熟練技工已經萬金難求🦤。高級技工和技師的缺乏已經明顯製約我國製造業的發展。這也是我國競爭力排名落後的因素之一。

  近年來9️⃣,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急劇增加,但距離企業的要求似乎越來越遠🚝。他認為,工程教育的非工程化現象嚴重👫👩🏼‍🔧,機械製造專業畢業的大學生甚至研究生都畫不出能用於生產的圖紙𓀍,也不會操作復雜的機器𓀘,接近“零實習”和“零實驗”環境中培養出來的未來的工程師和企業家是無法從事和管理“零缺陷”生產的🦢,要求他們進行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和管理創新也就難上加難了🤵🏻‍♂️。

  技術的發展趨勢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提高人力資源的素質和柔性將成為中長期製造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才強國戰略已經提到日程上來。張曙說🫅🏻,“MADEINCHINA”的品質只有與“MADEINGERMANY”一樣被人尊重,中國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製造強國。


摘自:科報網  2004-03-31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