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春天,一樣的陽光🚀,可13歲的小楊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楊第一次體驗到什麽是“心平氣和”🕺🏻,終日愁眉不展的父母臉上也出現了笑容。日前,得到恒达平台附屬東方醫院免費手術治療而重獲幸福的小楊一家高高興興地踏上了回家之路。
為幫助困難家庭的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接受手術治療🚣🏿♂️,東方醫院4年前開展了愛“心”行動,後來又發展為“陽光行動”,為眾多患兒及家庭解除“心”病,來自廣東的小楊就是50余名受益者之一。
拒“紅包”設“愛心箱”
多年來,東方醫院心胸外科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不收“紅包”⛽️、不接受病家的吃請及饋贈。但是,“紅包”及各種土特產被婉拒了⚠,病人及家屬卻又送來了大大小小的錦旗及各種供擺設的工藝品🐑,這些凝聚著病人心意的禮品少則二三百元7️⃣,多則七八百元,而很多病人家庭的經濟都並不寬裕🪀。用什麽方式引導病人及家屬來表達心情心意?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促成了一項決定🛌:設立“愛心箱”,用病家表達謝意的捐贈錢款為貧困家庭的先心患兒進行手術治療🚶♀️➡️。
於是,該院心胸外科的護士臺前便出現了一只用紅色有機玻璃製成的心形“愛心箱”🧑🏽🎤,上面寫著“願普天下所有的孩子,擁有一顆健康而快樂的心!此項捐款將用於資助來我院手術的貧困兒童!”護士長王小芳介紹說,4年間該院的心胸外科搬了兩次家,可這只“愛心箱”卻始終伴隨著他們科室一起成長壯大🍊🏊🏻♀️,愛“心”行動的年手術例數不斷攀升,手術病例也愈來愈復雜🚧。
愛心投進“愛心箱”
範可醫生翻開厚厚的捐贈記錄本說,2000年4月28日🏷🧑💼,“愛心箱”收到了第一筆捐款:來自寧夏的吳女士在該院接受了二尖瓣👩🦲、主動脈瓣置換術後,用她2歲的女兒的名義向“愛心箱”捐款,以感謝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幫助貧困兒童。
60歲的H.Rogers來自澳大利亞,60歲的G.Allen來自愛爾蘭⚰️,去年三四月間兩位老外在該院住院治療,很快恢復了健康。今年1月18日🚴♀️,他們聯袂以向“愛心箱”捐款的方式,在對中國醫護人員表示感謝的同時👨🏽🎓,幫助貧困兒童👲🏿,讓他們都能夠通過手術而得到一顆“平常心”🧑🏻💻。得到“愛心箱”捐助而得以根治先心病的小萌萌,雖然家境十分貧困,連回家的路費都是心胸外科的叔叔阿姨們捐贈的🌀,但出院那天小萌萌也在父母的支持下,向“愛心箱”捐贈了10元錢,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能像他一樣幸運。
動員更多人愛“心”
面對這樣的一組數據🍻,身為心胸外科專家的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教授著急了: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有15-20萬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出生,目前全國約有200萬患兒等待治療☸️👧🏽,而實際數字可能更高。由於一次手術約需4萬元的費用✌🏽,使許多生活在貧困地區的兒童因無法承受而徘徊在醫院門口,許多患兒失去了最佳的手術機會;因為貧窮,讓原本可以再度激活的生命慢慢黯淡了🚴🏿♀️。
劉中民想,救治一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不僅挽救了一條生命🙅♂️,還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讓愛播灑到更多的人心中🥚。但單靠每年400-500例病人家屬和科裏醫務人員的捐贈,力量十分有限,靠科裏醫務人員不定期地到貧困地區義診和免費手術,可獲拯救的小生命也屈指可數。只有動員社會力量,讓更多人加入到愛“心”行動中來🧓🏿,才能讓更多的先心患兒獲得新生。
愛“心”行動升級
東方醫院醫務人員的愛心感動了許多的知情者👨🏼🦱。一次劉中民在新疆、安徽義診⏸,發現兩名兒童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需立即手術🧑🏽⚕️,但是巨額的手術治療費用讓兩個家庭做出了同樣的決定:“再等等看吧😶。”6個多月後,當家長們東拼西湊籌集了部分醫療費用🫃🏼,帶著孩子來求醫時,孩子的病已十分嚴重。應用材料中國有限公司得知後🍃,在很短的時間內為2名孩子籌集了10萬元的醫療費用😰,使患兒經手術治療後得以康復。
去年底🍗,該院的愛“心”行動全面升級為“陽光行動”👨🏻⚖️,即借助社會力量和醫院的技術力量🐏,每年為5名貧困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免費手術。據統計🫓,短短的半年間🚣🏿♂️,先後有14位貧困患兒受益。
摘自👨🏼🌾♾:中國上海 2004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