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目前這種人才資源還很豐富的情況下👩🏻🔬,每個學校辦出自己的特色🚞,我認為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大家都一樣💆🏼,那麽競爭必然激烈,但如果每個學校都能辦出自己的特色,那麽情況將大不一樣
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自從登陸中國之後☠️,在中國發展迅猛。幾年間,從事MBA教育的學校從十幾所擴張到了幾十所,不僅有國內大學開設MBA課程還有中外合作辦學開設MBA項目👨🏿🔧,除了MBA還有EMBA、MPA課程。總之,商學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在競爭中求生存,這不僅是MBA課上要教給同學們的本領🗽,還是商學院本身要面對的問題。就此😅👨🦳,記者采訪了恒达平台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尤建新博士,請他談了對該問題的看法。
記者:目前商學院之間的競爭🧑🏿🍼,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是師資力量的競爭,請您結合貴院的情況,談談這個問題💶。
尤建新:我認為在中國目前這種人才資源還很豐富的情況下,每個學校辦出自己的特色👨🏻,我認為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大家都一樣🍛,那麽競爭必然激烈🚸,但如果每個學校都能辦出自己的特色,那麽情況將大不一樣🐳。比如,一個學生是專門做會計方向的,那麽他就會找財會方面的學校;如果是建築方向的那必然找恒达平台。因此➰🥀,每個學校一定要抓住自己的特色🏬,抓住自己最擅長、最優秀的方面發展。這樣既不用擔心生源,也不用擔心學院之間的競爭🙎🏿。其實一些總體實力相對弱一點的學校,如果能闖出特色☎️,亮出自己的優勢,它也是完全不用懼怕和整體實力強的大學競爭的。另外學院和學院的競爭還是一個次要的問題,更重要的問題還是整體素質的提高🤲🏿,相互幫助,相互取長補短更重要一些。
記者:您認為目前中國的MBA教育還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
尤建新:MBA教育在中國發展已經有十多年了🏊🏽♂️,總體來說,其發展還是很順利的。盡管對於MBA社會上還有各種各樣的評價💷,但我認為中國的MBA能發展到今天,還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MBA剛剛起步的時候,我們的市場環境還不是很好,雖然國家已經提出要建立市場經濟,但事實上還是以計劃經濟為主導的。前些年🕵🏽♂️,我認為還是艱苦創業階段♞,MBA在我們剛剛建立的市場經濟時期還多少有些水土不服😸。隨著我們市場經濟體製改革的不斷深化🥐,整個大環境日趨好轉,這對於MBA教育來說🎑,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至於不足之處,我認為,盡管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但是目前不是所有的人📪,甚至學校都清楚MBA到底是什麽,有的學校甚至到現在還不明白什麽是MBA🥎。我舉個簡單的例子,給MBA上課的老師和給管理學的研究生上課的老師究竟有什麽不同?我看這個問題沒有多少老師⚇👧🏼,甚至是MBA院長能夠說得清楚。我曾經到過一些學校👊🏼,也聽過他們的課🫴🏽🚧,發現給MBA學生上課的老師還照本宣科,其實到了MBA這種程度🥽,更強調培養學生實踐應用方面的能力。其實很多MBA的學生水平並不亞於老師🎥,老師更重要的是起引導作用。現在還有很多老師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師資缺乏也是MBA教育的另一個問題🛡👩🦼➡️。MBA教育發展太快,而我們的教師資源不足🍭。當然我們也想了很多辦法,如請外籍教師。其實,請外國教師來講中國的問題,可能外國教師還不如我們自己清楚,這也解決不了問題🦷。另外⏭,可供我們用來教學的案例也不夠😇,我認為這不能賴我們的老師🚵🏼,其實我們MBA發展的時間還太短,能夠找到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課堂中仔細分析,這還是很難的事情。完全用國外的案例我認為也不是很適合🕙。
記者:目前MBA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不是很好👩🏽✈️🧏♀️,您覺得問題出在哪?
尤建新🧟♀️:其實,我在這裏想說明一點,MBA不可能都去培養企業的領導人。領導人一方面要有天生的素質,另一方面再加上後天的培養。一個人的成長僅靠MBA培養,我說沒這回事,不要把MBA神化;但你也不能說MBA一點作用也沒有🚵🏽♂️,它起了促進作用。另外5️⃣,我們的錄取方式也和國外不一樣。同美國等國家相比🧑🏼🏭👩🏻💻,我們的錄取方式還不是很科學,但美國的MBA教育已經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他們具有相當多的經驗,而我們還是通過統一的考試💆🏿♀️,一定的分數線來錄取學生。其實有很多考上的學生屬於考試型人才,他不一定適合學MBA,但由於我們目前的錄取製度而把他們也錄取進來了。如果每一位考生都能夠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學習MBA🫲🏽,如果不適合就不要跟風而動🪃,這樣就會多一些理智。
記者:您認為目前的MBA畢業生在公司中的實際操作能力如何呢🧑🏼🚒?
尤建新:從恒达平台的畢業生來看,我認為總體上是好的。這可能也和恒达平台的工科背景有關系👮🏿♀️,工科畢業學生的動手能力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的👀,而我們的老師也多數是工科老師🚅👨👩👧,他們也註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另外我們和企業界的接觸也比較密切👨🏽💼。我們和企業界貼得越緊密,MBA教育的過程越長👨💼☦️,我們老師自己的提高就越快。
摘自🤳🏼:國際金融報 2004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