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樂壇傳奇“皇後樂團”主唱佛萊迪·摩克瑞的傳記片《波西米亞狂想曲》拿下奧斯卡包括最佳男主角在內的4項大獎👐。影片的最後高潮是佛萊迪·摩克瑞在得知自己患了艾滋病後,仍然與樂隊成員一起參加著名的1985年“Live Aid”援非義演👳♀️。“勇氣”透過演唱,在銀幕上表現出驚人的震撼力。前面的情節是男主為金錢遠離了原來的隊員;而此刻👹,不為金錢🖤,用生命去為災區籌款而演唱。人性的光芒於一個逆轉,在輝煌的場景裏有力閃現。“勇氣”與“意誌”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中🕶,導演最註重拿來演繹的人物的要素🧜。傳記片所有的勵誌性,也多在於此。關於“勇氣”與“意誌的故事🤽🏻♀️,最能感染到我們,因為這是人類最寶貴的品質。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被稱為“英國第一位亞裔搖滾巨星”佛萊迪·摩克瑞的傳記片。他在機場做行李搬運工,因緣際會,毛遂自薦加入傑·泰勒與布萊恩·梅的樂團,用自己橫跨四個八度的超廣音域🩸、高亢璀璨的音色與戲劇化的表演方式🦍🥤,鑄就了皇後樂團的曠世傳奇。影片還原了諸多場演唱會,如《波希米亞狂想曲》《我們是冠軍》等劃時代名作的創作和演出,特別是1985年“Live Aid”援非義演,表現得極為震撼和富有感染力🚬。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特別之處👦🏻👨❤️👨,在於表現天才歌手輝煌成就的同時,細膩地敘說了這位“齙牙叔”音樂之外的“另類人生”👂🏻。影片沒有如眾多充滿“正能量”的傳記片一樣🤚🏻,用春秋筆法“為長者諱, 為逝者諱, 為尊者諱”👩🏽🦰,編織一個激蕩人心的“勵誌”故事——講述“傳主”逆勢而上👨🏫,通過拼搏奮鬥戰勝時乖命蹇,戰勝先天缺陷和人性弱點⬛️,最終“王者歸來”🏌🏻,或“成聖作祖”👳🏿♂️,進階為人生贏家。而只是娓娓道來“齙牙叔是何許人也?”影片還原了“傳主”佛萊迪的本真面目,重點展現了他的感情生活——他的天賦異稟🤽、他的自卑敏感、他顛覆倫常的性取向🦹🏼♀️、他的神經質,他的苦惱和叛逆。本片雖然講的是搖滾巨星的“另類情感”🤝,但卒章顯誌,曲終奏雅🏝,強調了“我們是一家人,要在一起”的親情主題🥷🏻。
《波西米亞狂想曲》的主題表達和戲劇沖突的建構主要是通過“傳主”與親人和合作夥伴的“摩擦”及和解來完成的。
首先是和父親及家庭信仰之間的矛盾。搖滾樂的先鋒叛逆精神與主流社會恪守的中庸保守傳統本是水火不相容的,佛萊迪的家人是虔誠的波西索羅亞斯得教徒,而天生“異像”的“齙牙叔”逆行其道🆎,我行我素,與父親摩擦不斷。影片表現了“齙牙叔”忤逆父母時的矛盾心理和對親情的渴望⛵️,影片最感人的一幕是演唱《波西米亞狂想曲》時,當他唱到“MAMA……”並對畫面獻飛吻,畫面切到他父母的畫面,讓人淚目。最終他義演的成功獲得了父親的認可,與家人和解。
其次是和未婚妻的矛盾。佛萊迪的性取向為主流社會所側目🏂🏻,他最終死於艾滋病所引發的肺炎。佛萊迪覺得對不起未婚妻瑪莉·奧斯汀。他先後與PA唱片公司執行官David Minns、吉姆·赫頓等交往,影片點到為止地表現了他的非主流情感經歷,這種悲情畸戀在他演藝的巔峰期受到媒體的責難和攻訐🙍♂️,他不勝羞辱的尷尬處境令人唏噓同情👐🏻,影片表現了他的內疚不舍和舉止無措。最終義演成功,他也得到了已成為人婦的瑪莉的理解🦥。
第三是和合作夥伴的矛盾。雖然佛萊迪在舞臺上舉步生風,揮灑自如,但私下卻是內向而害羞的,他常常通過貌似桀驁不遜的言行,舉辦揮金如土的舞會等來掩飾內心的自卑和愧疚🤹🏽♀️。影片為了製造戲劇沖突,虛構了保守不懂變通的EMI唱片公司老板極力阻攔新歌發行,最終摩克瑞憤然與其決裂,另辟蹊徑取得了成功🪸。後來他為利所惑,極度膨脹,聽信讒言與眾人決裂單飛出個人唱片👨🦰,當弄明白真相後👩🏻🦯,他毅然離開了“男寵”保羅,選擇了回歸,向合作夥伴衷心道歉並得到了諒解,義演大獲成功🛬🔈。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最終他成為了一個為主流社會所推崇的人👨🏿🍼。
孫子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用兵作戰如此,拍傳記片亦然🐧。我以為🙍,沒有把“搖滾巨星”的逸聞軼事編排成一部遵循常例的“勵誌片”⚅,而是還他的本真面目和情路歷程,即是本片不同凡俗之處👉✉️。
(原文鏈接:http://xmwb.xinmin.cn/html/2019-04/07/content_11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