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聲音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人物聲音 > 正文

    孫宜學:從“中文+”到“+中文”:推動中文和中華文化世界化

    來源:中國日報網   時間:2024-12-12  瀏覽:

    人的因素是中文和中華文化世界化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從娃娃抓起,改變人的觀念,提高人的國際傳播意識,是中文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取得成功的基礎,是百年大計。

    高校作為中文和中華文化世界化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部門,具有獨特的學科結構和人力資源。因此,高校應該以留學生教育為基礎,綜合學校整體學科優勢,以中文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全方位賦能,使所有受教育者都成為中文教育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載體和主體,推動實現“人人傳播”泛在傳播生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實現中文和中華文化的世界化。

    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目前最基礎性的工作是要推動實現中文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培養模式從“中文+專業”模式向“專業+中文”模式轉變。

    “中文+專業”模式。即在國際學生中文能力基礎上,附加學校優勢學科資源並形成專業能力。一般做法是開設“當代中國”課程,鼓勵留學生聽各種專業講座,與各專業的學生合作調研、做課題等等。這種模式的主導權在高校內的國際學生教育機構,主體是以中文學習為目的的國際學生。但目前種種做法更多地是作為一種中國理解能力的附加訓練,或教育途徑,缺乏必要的考核和成效評估。從中文和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整體需求看,這部分國際學生所占比例較小,畢業後直接從事中文教育、中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人數偏少,甚至回國後都沒機會再講中文,更不可能自覺在非中文環境主動講中文、教中文,實質上是一部分中文世界化資源的流失。

    “專業+中文”模式。即在中國學生專業能力基礎上,附加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知識和從事中文教學的基本能力。這項工作可以輻射到全校所有的專業,借助這種方式,全校所有專業的中國學生都可以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國際傳播知識,形成一定的講好中國故事的意識和能力,將來在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服務世界的過程中,就會做一個有心人,發現傳播中文和中華文化的機會並主動作為,且能有所作為。比如主動教自己的外國同事說幾句簡單的中文,在外國工作時,給附近的居民講講中國故事,講講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等等。

    中國未來的國際傳播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實現“專業+中文”人才培養模式的全覆蓋和日常化。這樣培養出來的中國人,將來不管是從事國際傳播專業,還是從事其他任何工作,都會有意識地進行中文教育、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工作,這就形成了人人傳播的有機生態:全世界凡有中國人的地方都在傳播著中國,每一個中國人都在自覺地履行這個使命,每一個中國人都在用一切機會講著中國故事,這時我們看不到誰在傳播,不知道在傳播什麽,但知道傳播行為就在這裏那裏,時時刻刻,處處皆是,這個時候就是中文和中華文化世界化的最高境界了。

    孫宜學 恒达平台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院長,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常務副主任

    鏈接:https://column.chinadaily.com.cn/a/202412/10/WS6757aceaa310b59111da7ead.html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10014176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