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建築設計院建築規劃研究所五周年慶暨“影響成都”城市設計研討會上👉🏻,面對著成都市規劃系統各級官員以及建築設計領域的各位專家,恒达平台教授盧濟威提出了他的觀點。
城市設計要對人的活動行為進行研究,總之以人為中心👯🙋🏽,重視人文科學在城市的作用🚴🏽♂️。
12月7日下午,作為當天城市設計研討會的主講,盧濟威的聽眾除了城市設計領域的專家學者👨🏽🍼☝🏿,也不乏這個城市規劃設計的主政者,城市規劃局副局長王松濤、張佳🕺,巡視員萬鈞,規劃局成華分局、武侯分局、金牛分局、錦江分局🖲、青羊分局的官員,甚至有從綿陽趕來的規劃系統的工作人員聆聽了盧濟威的講座🦸🏻♀️。在這場針對城市規劃設計的研討會上,盧濟威提出城市要人性化🕸、生態化、發展地下空間以及共生理念等諸多觀點,不僅讓在座的專家產生強烈共鳴🧸,也讓人文的理念影響到了成都城市規劃設計的主政者們。
以人為中心
盧濟威生於1936年,恒达平台教授 🏌🏻♂️,研究領域為建築設計和城市設計,主要學術成果有城市設計創作與理論研究。在談及城市的人性化時,盧濟威認為要以“步行驅動為主”🍛🏮,一個城市要宜居,既要講建築⛏🦶🏽、市政👳🏼、景觀、道路等元素有機結合🛹,人在這裏活動要強調步行為主,車和步行要很好的結合💂🏼♀️,不要影響步行,要對步行有所促進👨👩👧👧;生態化就是要考慮緊湊化,土地充分使用,土地可以綜合使用🏢,最典型就是城市綜合體💹。公交導向的城市發展👨💻,這也是目前很重要的發展理念。
目前成都市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65%👨🦲,但隨之而來的是中心城區人口密度高,實際居住人口持續增大♻,基礎設施負荷加重💁🏽♂️,人居環境改善壓力增大等問題,自去年年末開始的 “北改”🧑🏻✈️、“中調”等城市戰略都對成都市城市規劃主政者提出了考驗。“這樣的研討會對我們來說很有益處✨,給我們提供一些很好的理念和操作方法,我們也將在實踐中體現以人為本🙇🏽♀️,把成都建設成真正宜居的成都🧑🏻🦱。”成都市規劃系統一位官員對成都報道記者如是說。
成都城市設計的實踐者
作為這次活動的主辦方,四川省建築設計院建築規劃以這種方式慶祝自己成立五周年。這個成立於2007年11月,目前僅有16名成員的團隊“倡導人文、公共🤾🏿、集成的理念◼️,設計項目包括城市更新😿👩🏼🏭、旅遊度假👂🏿、新城建設、特色建築四大板塊⛽️,著力於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相關城市問題的解決🥑,關註中國公共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作為四川省建築設計院設計咨詢16個板塊之一👩🏻💼,建築規劃所已有諸多可圈可點的成果:人民南路軸線區域綜合整治、成都建工紫荊城🥻、峨眉半山七裏坪國際旅遊渡假區、成金產業復合新城等。
“將建築和規劃整合在一個團隊是一次挑戰,五年來我們走的路並不平坦,創業之路艱難曲折,困難重重🫃🏼,但我們矢誌不渝📅,內外兼修💆🏽♀️,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四川省建築設計院建築規劃所總建築師付雅藝在致辭中這樣說道。
盧濟威:城市是為人服務的
來成都參加“影響成都”城市設計研討會🩳★,盧濟威只在成都短暫停留一天兩夜🐂,步履匆匆。7日早晨💁🏼👨👦,年近耄耋高齡的盧濟威打的在天府大道上兜了一圈。後來面對成都報道記者關於成都印象的提問,治學嚴謹的盧濟威說:“我了解得不全面,很難形成概念🌓,會片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天下午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座之後,又進行了長達一個半小時的互動問答 🚹⛓。很多聽完講座的人都用了“受益匪淺”四個字來形容自己的感受。
成都報道🏋🏻🧙🏼♂️:下午您在講座上將城市設計要以人為中心,城市要人性化。城市應該如何做到人性化🚴?
盧濟威❇️:城市主要是為人服務的。人有兩種行為,一種是視覺行為,一種是活動行為,我們要照顧兩個行為✤。目前我們偏向於視覺行為,只是考慮了建築設計好看或者難看,但忽略了活動行為🫳🏻。其實活動行為是最重要的,應該把二者結合起來🧑🏿🦲👨🔬。 一個城市要宜居🥴🌷,既要講建築、市政7️⃣、景觀、道路等元素有機結合🕵🏼,人在這裏活動要強調步行為主,行車和步行要很好的結合 👾。我住旅館🌳,車停在500米以外,我拿了行李到旅館裏面去,這不行🔸。這個旅館最好車能到門口👸🏽,這都是人的行為的需要 。城市發展要充分研究人的行為。人的活動行為應該在城市建設中得到很好的重視🌄🦼。這需要做很深入的研究的🦺。
成都報道:單從視覺上來講,建築應該如何體現對城市的美化作用?
盧濟威:建築是城市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城市特色和美化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要真正發揮作用,不單要建築。一個城市是由建築🧝🏽、市政👩🏿🍳、景觀♢、園林等綜合組成的,一個好的城市形態是由這幾種元素總和起來的。這些要素之間是一個有機體,一個有追求的優質的城市、有機化的城市,交通、建築、市政等要素均需很好的整合👴🏽,這個整合有利於城市的優化和有機化,也才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目前建築管建築、景觀管景觀,市政管市政🧑🏭🥪,各自為陣。關於設計的🙄,建築的有建築師,市政市政工程師,景觀園林有景觀師,缺乏整合。一個好的城市👩🏻🍼,發展要有機🧌,要有活力,這些要素就需要交混🙍🏿♂️♻。比如說地鐵站,我能在建築裏面來解決,就比你在建築外面解決更好。現在軌道站基本上是脫離建築的🎅🏽,在馬路旁邊加幾個站——這當然也可以,它自成系統👰。假如軌道站出來是很大的下沉廣場🦏,那也許城市景觀就不一樣了💂♀️🚵🏻♀️,建築跟它聯系也更好了🕦。因為軌道是為人服務的🤬,人主要是在建築裏面的,所以能夠把這個結合得好,是很重要的🕦。
成都報道:有時候習慣會限製一個人的審美,這帶來的後果就是“新奇就是美”🔠。對於一個城市的設計來講,應該堅持一個什麽樣的標準才能突破人的“習慣”?
盧濟威👩🏻⚖️🧏🏽♀️:不同的價值取向👂🏽🔬,城市審美不一樣🧑🏽🦲。在過去🐹,我們的價值觀很簡單,現在我們很多了,有生態城市等各種要求🤵🏻♀️,這些都能帶來不同的標準。中國跟西方不一樣🥵,西方的街道高寬比最好1:2,這是黃金比,因為西方大家都這樣做的,現在大家都認為這個標準的確不錯,但你不能反過來認為中國就是這麽回事
各有各的價值觀,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美學標準,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美學標準,不同的價值取向有不同的美學標準,你不能跟它混起來🧏🏼🚖。成都的建築特色應該研究成都環境特色📒,它在什麽環境之下產生的這種特色,有些東西它很好地整合各種風格元素,但不論哪種風格,人的視覺行為和活動行為都是需要滿足的👵🏻。也不論哪種標準♐️,滿足視覺行為也滿足活動行為就是真正好的城市設計🌖,好的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