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詐騙案件預警通報
—— 校園防詐騙宣傳特刊
近期,針對師生的詐騙案件時有發生,詐騙人通過網絡購物、電訊信息、銷售遊戲裝備等虛擬物品或遊戲輔助軟件、廣告信息等途徑獲取師生關註,並示意被騙人按其指定的操作方法,騙取錢財。我們將被騙案件進行編錄,揭露詐騙手段,提醒師生應對各種騙局,謹防詐騙案件反復發生。
網絡購物類詐騙:網上業務辦理(含網絡購物)
案例一:2009年11月7日某同學在網上訂機票,並按網頁提供的電話聯系對方,對方要求其到銀行取款機將390元匯出。事後,對方又打電話給這位同學,要求同學在取款機上按其指定方式進行操作,再匯出4000元。該同學警覺後,終止打款,錢物未受損失。
案例二:2009年9月某同學在網上購買了一部手機,因對手機不滿意,11月7日在淘寶網上聯系退貨、退款事宜,對方要求同學與客服聯系,該同學在網上查找了客服電話,與對方取得聯系,並按對方要求和指令在建設銀行取款機上操作,其中一個環節要求輸入卡上最後四位數,6448,事後又操作了一遍,輸入數字2222,結果造成被騙金額近9千元。
一、欺騙手段識別:知名網站如“淘寶網”(www.taobao.com)的域名容易被利用和偽造如(vip.taobao-800.cn)。為迷惑受害者或逃避追查,作案者還會將聯系方式進行修改,例如“咨詢熱線:08-98881-07255”,實際上是將區號“0898”和電話號碼“88107255”進行合並拆分。另外還有假冒銀行網站、假冒商務網站等,中獎類型有QQ號碼、手機號碼、遊戲賬號等。
二、防範技巧:
1、匯款時絕不能按陌生人的指令進行操作。
2、若發現可疑情況,要及時采取措施,盡量減少損失。
3、確需網上付款,一定要識別網頁及網上信息是否真實。並通過有信譽的網上機構進行操作。
4、學會求助,匯款前應向銀行、電信等專業人員當面或電話咨詢,求證信息。
5、向學校保衛部門報警、咨詢、求證。
三、求助服務熱線:銀行客服(如:工商銀行 95588、 中國銀行 95566 、農業銀行 95599、 建設銀行 95533 )、電信客服(10000)、報警(110)。
電訊信息類詐騙:固定電話、移動電話詐騙,手機短信詐騙
案例三:某同學接到這樣一條信息:“錢還沒打吧?那張銀行卡磁條壞了,就打這個賬號吧!############# 劉強”,該同學以為是房東提示她交房租,就按信息賬號匯出人民幣1萬多元。
一、欺騙手段識別:這是常見的手機短信詐騙,騙方利用普遍撒網,重點撈魚的方式,對有匯款業務,又疏於核實的一方,設下騙局。
二、防範技巧:
1、求證手機信息,匯款前與對方聯系或約定,以免被他人設下騙局。
2、遇到莫名其妙的信息隨時刪除。
3、針對層出不窮的手機短信詐騙,為方便家長在緊急情況下核實信息真偽,建議同學給父母備用關系密切同學的手機號、輔導員手機號、以及所居住宿舍樓的值班電話。
三、求助服務:電信(10000)、移動(10086)、聯通(10010)、報警(110)。
廣告信息類詐騙:
案例四:某同學在廁所看到一則小廣告,稱可提供自考及電大考試答案,該同學按廣告信息聯系對方,索要答案,並按對方要求匯出500元,騙方承諾事後通過QQ告訴同學答案,到約定時間再聯系時,騙方停機。
一、欺騙手段識別:此類騙局專為那些投機取巧的人設計,通過一些利誘,引導他們達到非法目的。
二、防範技巧:
1、天上不會掉下餡餅,弄虛作假的人最終還會掉入自欺欺人的圈套。
2、通過正規渠道獲取信息,不要輕信小廣告、小報上的求職、服務等信息。
三、求助服務:消費者權益保護熱線(12315)、勞動保障政策咨詢電話(12333)、報警(110)。
以銷售遊戲裝備等虛擬物品或輔助軟件為名實施詐騙
案例五:2009年11月9日某同學通過QQ與對方聊天,並通過對方給的鏈接在支付寶網頁上購買遊戲金幣,先後4次支付共1600元後仍未交易成功,這時該同學察覺有問題,仔細觀察後才發現並非“支付寶”,而是“####技術有限公司”,隨後報警。
一、欺騙手段識別:實施虛擬遊戲裝備詐騙的犯罪分子往往只利用QQ、電子郵件等網絡聊天工具商談價格,最後直接使用銀行匯款方式結算。詐騙人在眾多熱門網絡遊戲網站向遊戲玩家兜售各種遊戲裝備、點卡或聲稱提供遊戲代練服務,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當遊戲玩家將錢如數匯入對方銀行賬戶後,詐騙人從此消失。
二、防範技巧:此類詐騙作案手段隱蔽,若確需交易,最好選擇同城、見面交易,減少交易的風險。
三、求助服務:正規網站客服、報警(110)。
校園求助電話:四平路校區 65982404 嘉定校區 69589110
滬西校區 51030110 滬北校區 6605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