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準確把握其成因和走勢🤵♀️,由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轉型期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及其整合對策研究”,在全國的六個大區,選擇了37所大學,對一萬個樣本進行了深入調查。他們還專門設計了針對教師的“大學生情況調查問卷”,我們這裏選摘的主要就是“老師眼中”的大學生形象。
直面挑戰🧘🏼♂️,刻苦學習
調查顯示🧖🏿♂️,有67.24%的老師認為現在的大學生在學習上“非常刻苦”或“比較刻苦”⏫;對大學生刻苦學習的目的和動力𓀐👨🚒,老師們認為主要是當前身處校園的大學生們已深知社會競爭的激烈🚯,他們更加關註自我,渴望通過大學的學習來豐富和完善自己🤦🏻,占領就業上的製高點🦇,贏得事業發展的主動權。正是這種在內外因素的雙重作用下,大學校園的學習氣氛更加濃厚。分別有64.66%和16.38%的老師認為大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及“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在老師們看來,如今的大學生已完全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舊式書生了,面對市場經濟掀起的滾滾競爭浪潮,當代大學生都在秣馬厲兵,刻苦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在“據您觀察🧑🏽🎤,現在大學生最註重哪些方面知識的學習”的問題中,排在前三項的分別是外語(43.19%)、計算機知識(37.93%)、專業知識(25.86%)。這一調查結果表明,面對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未來就業的雙重挑戰🫛,當代大學生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更加註重與社會需要接軌👨🏽🎓🥧,更加註重實際🟠。
同大學生們熱衷於學習外語、計算機和專業知識的熱潮相比,老師們不無遺憾地認為大學生們忽視了對人文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知識的學習。但也有個別老師認為✊🏿,現在一些大學生什麽都不想學。
與老師們肯定當代大學生刻苦學習的調查結果相一致,調查顯示,老師中的大多數人同樣認為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不錯的,認為大學生學習“效果不好”的🚐,只占被調查教師的33.62%。對於造成大學生學習效果不好的原因,老師們認為主要是目前的教育體製(40.38%)、課程結構(21.25%)、教學設施(17.31%)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性格上的是與非
現代教育既要向學生傳輸科學文化知識,同時也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性格,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學子。調查中,在讓老師們用一些詞語評價大學生的性格時,老師們比較多地選用了自信(38.79%)、進取(33.62%)、熱情(31.03%)、活潑(29.31%)、盲從(25.86%)🙄👨🏻🦯➡️、草率(18.96%)等表征當代大學生性格的語言↕️。從這一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在老師們的眼中🧑🏿🎓👨,當代大學生的個人性格積極方面勝過消極方面,他們自信勝過自卑,進取勝過保守,熱情勝過冷漠,活潑勝過拘謹,大方勝過孤僻👩🚒,這是老師們予以肯定的。但老師們同時也認為🔽,一些消極性格在當代大學生身上也是存在的,表現為盲從勝於理智,草率勝於穩重💆🏽,自大勝於謙虛,顯然這是大學生個人性格中不足的一面🌭。從發展的眼光看,大學生個人性格中不足的方面,有的屬於不成熟性的外在表現👩👧👦,隨著年齡的變化會有所好轉➝,如盲從和草率等👈;但有些則反映了其自身素質上的弱點,還需要在以後的實踐中加以克服🍪,如自大等😍。
“天下任”,能擔否🧑🏼🔬?
當代大學生肩負21世紀中華民族振興的重任,他們的責任意識如何自然成為老師們評價他們的重要內容🦹🏽。調查表明🤵🏼♀️,有近半數的老師(43.97%)認為現在大學生的責任意識不強🕗,需要進一步加強引導。同時👨🏿⚖️,有61.21%的老師“非常同意”或“比較同意”“現在的大學生只關心個人利益,不太關心社會事務”的說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建立,社會利益分配的形式也進一步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在自我價值的實現過程中🎥,尋求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互結合,本應無可厚非🤾🏿。但是🙎,有60%以上的老師同意“現在的大學生只關心個人利益,不太關心社會事務”的說法,卻不得不讓我們深思: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過於註重自我,在涉及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關系時,總是過分強調個人利益,這與他們肩負的歷史責任是不相符的。
關於道德狀況的評價
調查結果表明📞👳🏽♂️,有61.21%的老師“非常同意”或“比較同意”“現在的大學生道德意識很弱”的說法🏄🏽♀️,只有38.79%的老師對學子的道德狀況作了積極評價🪺🏈。這一調查結果告訴人們,當代大學生面臨著比較艱巨的道德建設任務🖲。
老師對大學生道德狀況的低調評價🚶🏻♂️,雖然不能簡單地與大學生實際的道德狀況劃等號🐰,但它至少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給老師們留下了什麽樣的道德印象☝🏻。在回答“當別人的利益受到威脅時,您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會如何”這一問題時,結果沒有一個老師選擇大學生會“不顧一切挺身而出”,認為大學生能“盡自己的最大力量給予幫助”的老師占25.86%🧑🤝🧑,選擇“別人怎麽做就怎麽做”的占30.17%,選擇“在一旁觀看”的占12.07%🤙,選擇“悄悄離開”的占4.31%🌩,選擇“說不清”的占27.59%9️⃣。
這一結果與調查顯示的大學生目前很少崇拜英雄人物的情況是一致的。對大學生的調查中🍜,在回答“您最崇拜的人的名字”的問題時,被調查者依次選擇了政治家(51.44%)🧑🏼🎤、無(11.7%)🫸🏿、個人偶像(10.11%),只有1.47%的人選擇了英雄人物。
值得指出的是,在教師對大學生道德狀況給予低調評價的同時🏣,卻對他們的日常行為做出了比較積極的評價🪇。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老師認為當代大學生“完全能夠”或“能夠”
做到尊敬師長(89.65%)🧑🏻💻、團結同學(90.52%)、禮貌待人(89.66%)👨🏻💻、孝敬父母(93.97%)、講究衛生(83.62%)🙂↕️、用語文明(79.31%)、註重儀表(93.37%)和誠實守信(80.17%)🧯。
如何評說學子戀
隨著社會思想觀念的日益開放和學校對大學生戀愛問題的寬容度不斷加大👩🏿🦳🖖🏼,今日大學中的學子戀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活躍,甚至有人說現在的大學校園已經成為培植愛情之花的最肥沃的土地🏃🏻♂️。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對婚前性行為的贊成率為57.33%,對學校向學生免費提供避孕工具的贊成率為41.59%🦺,對婚外戀的接受率為31.19%,對“戀愛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的贊成率為41.58%♣️。對熱浪不減的學子戀👩🏼💼,老師們如何評說呢🤸♀️?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在問及老師們“您認為現在大學生對戀愛的看法是什麽”的問題時→,有34.48%老師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把戀愛只看做“是一種人生的體驗”㊙️;有31.03%老師認為“看做是填補空虛的方法”;有12.07%的教師認為大學生把戀愛“看做是找理想戀人的最好機會”;另有17.24%的老師認為大學生對戀愛的態度是“一切隨緣🎟,無所謂”。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盡管現在的大學生在戀愛問題上表現得很開放⛩🛀🏿,但在老師們看來,他們在戀愛選擇對象和標準上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價值取向仍然是大學生戀愛鐘情的對象👩🦯。在回答“您認為目前大學生在談戀愛時更看重哪些方面”的問題時,外貌(30.17%)、人品(15.52%)、才能(12.07%)三項被排在前三位,而且這些選項的頻次分布遠高於其他選項。
擇業與能力
隨著我國大學生就業製度的轉變👩🏽⚖️,大學畢業生實現了“雙向選擇”、“自主擇業”🧎🏻♂️,這一製度的建立使他們面臨更多競爭的機會。面對擇業取向的多重選擇,當代大學生是選擇與自己所學專業相近的行業,還是選擇收入高的工作,成為人們關註的突出問題🤵🏼🪜。調查表明,大學生的擇業觀念更趨實際。
在“您認為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考慮最多的因素是什麽”的問題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經濟收入(74.14%)、社會地位(23.28%)、工作地點(22.41%)。總的來看,他們向往有較高收入、有較高社會地位和工作條件相對較好的職業❗️,其中對經濟收入的考慮遙遙領先於其他選項。這種更具務實性、註重經濟收益的擇業觀給老師們的印象可謂極其深刻。
值得註意的是,老師們對大學生擇業觀趨向實際化的評價,恰好與他們對大學生能力狀況的評價相一致🟤,或許正因為老師們認為當代大學生的能力在不斷提高,才具備了擇業意向趨於實際化的自身條件。在回答“總的看,您對目前大學生能力的評價是什麽”的問題中,有77.59%的老師認為大學生有“較強”的能力。
如果說大學是生產“人才”的工廠,那麽用人單位則是“人才”的最終消費者。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優劣更有發言權🤷✤,為此🎰,本課題專門設計了面向畢業生所在單位的“大學畢業生工作情況調查問卷”,在回答“您對近年來到您單位工作的大學生感到滿意嗎”的問題時,有95.31%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只有3.13%的人選擇了不滿意。
新華網200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