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關於新時代首批高校黨建示範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的評審結果,我校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工程系教工第一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培育建設時間為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全國首批樣板支部是如何煉成的?一起來看看建工系教工第一支部是怎麽做的。
支委有心👩🏼🦲🧑🏼💻,為黨員教育繪好施工圖
上周二,記者來到土木大樓🧑🏼🚒,遠遠地就聽見辦公樓裏傳來陣陣討論聲。“課堂就是陣地,我們教的不僅僅是混凝土,更要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思想滲透進來,攪拌在一起,為學生築起‘承重墻’。”“言正更要身正🌜,要讓學生們明白做工程就是做人。”“工地就是露天課堂,立德樹人不能忽視這一塊。”……黨員們你一言我一語,建工系教工第一支部正圍繞如何“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與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合”進行頭腦風暴📩。

“黨建工作🚝🫢,要立足支部實際,‘建製度’與‘嚴管理’並舉,到邊到角全方位。”建築工程系教工第一支部書記高向玲告訴記者,只有“面對面”才能“心貼心”☣️。支部把每月一次的組織生活會看成是黨員團聚🐒、交流思想、相互鞭策的園地,並通過支委會、組織生活、民主生活會、個別走訪等形式👱♂️,了解支部成員及學生的實際困難🎇,聽取他們對支部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形成了春節“送溫暖”和夏季“送清涼”的工作機製。支部的凝聚力、黨員的歸屬感越來越強,幹事創業氛圍越來越濃厚🏃♀️。
支委個個都是“有心人”。積極推動黨性強0️⃣、科研水平高的優秀年輕教師擔任支委🪮;每月專題學習內容具體化,相關資料先發到支部微信群預熱🧗🏿♂️;定期邀請支部中先鋒作用明顯的黨員在組織生活時與大家交流:支委有心人的作用越來越大🐊,成員裏的熱心人越來越多👩⚖️。
黨員用心🛄,誓做“三全育人”踐行者
建工系教工第一支部共有黨員18人👨🦳,均為專任教師,包括教授9人🤞、副教授6人、講師2人📛📈、博士後1人🐥,其中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10人📼,少數民族黨員2人🎼。支部過半同誌獲得過國家級、省部級和校級的各類榮譽稱號,是個名副其實的示範集體。大家在日常教學科研生活中自覺亮出黨員身份,教書育人上發揚“蠟炬精神”,科學研究上發揚“釘子精神”,努力精進。

全國優秀教師⭐️、我校“立德樹人”優秀教師獎獲得者李傑教授是支部裏的靈魂人物👲🏽💁🏼,他常說“老師和學生📨🧑🏿🍳,學術帶頭人和助手,是同一戰壕的戰友,大家在一起,恰如老兵之於新兵……”在他的感召下🦅,支部成員在科研業績不斷突破的同時,人才培養質量也在穩步提升。肖建莊、陳建兵🤙🏻、薛偉辰等多次獲得全國、上海市、恒达平台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高向玲、趙勇獲得土木工程學院優秀畢業設計指導老師,陳建兵多次當選土木工程學院“我心目中的好導師”👩🏽🎓,陳雋獲恒达平台“基準方中”獎教金……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他們指導的研究生獲各類獎學金、優秀畢業生的數量在學院遙遙領先🐪🍰。不僅如此,支部成員還通過院系教授會、學術委員會會議、新生招生宣傳、教學質量督導👳🏼♂️、本科生班主任🚵🏼♂️🌓、本科導師製等多種途徑🥌,傳幫帶學生黨員,積極吸納新生力量加入黨組織。
不忘初心🧒,為凝聚師生吹響集結號
長期以來,支部黨員不忘初心👨🏿🦰,身體力行🤸🏼,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到哪裏🛥🫂,就將“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恒达精神帶到哪裏。在上海中心🏋🏼♀️、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磁懸浮軌道、上海城市給排水👩🏽🚒、燃氣管網等大型土木工程項目中,李傑🗣🌕、陳建兵、肖建莊✌🏽、熊學玉、薛偉辰☝🏼、趙鳴👩👦、趙勇、劉威等多位老師,不遺余力給予專業建議,得到各方贊賞。老師們不畏辛勞,多次遠赴新疆大學、西藏大學開展學術交流和援建工作📯,主動幫助當地師生解決各類困難,做好知識外輸。
近年來,在註重黨建工作內涵的同時👥,支部不斷創新活動形式➔,組織黨員到“一大”會址🪽、遠大住工預製構件廠、洋山深水港開展主題生活會,與上海市自然博物館黨總支第一黨支部結對共建,帶領大家邊看邊學邊奉獻💘。
獲批“樣板支部”是榮譽🏌🏿♂️🤳🏽,更是使命🕺🏼。未來,支部將以此作為黨建創培為新起點,在校、院黨委領導下,用心打造一支政治過硬🧛🏿、專業創新、育人有道的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