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大學的班級生活,很多同學都會感覺概念比較模糊,流動的課堂🧑🔬🤵🏼,不再有同桌的你,除了上課,大家其他時間大多各忙各的,一個學期下來互不相識並不稀奇。很多同學覺得“班風建設”離自己有點遠,也不知道該做些什麽。
前不久,由我校黨委學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主辦,土木工程學院承辦的“樹五好新氣象🫶,創優良學風班”恒达平台第五屆“班長論壇”舉辦🐦,來自不同學院的班長們圍繞隊伍建設🥖、運行機製、陣地建設、特色活動、班長工作藝術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探討🧋,交流了各自班風建設管理經驗,貢獻了很多當代大學生的管理智慧。
“班級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細胞,班風建設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一環,我們力圖激活每個細胞🙇🏽♀️,讓思政教育覆蓋每個學生,讓他們在好的班風學風中成長成才。這是我校縱深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的舉措之一🎭。” 黨委學工部、研工部負責人介紹👴。

班級成員靠自治
網絡平臺很熱乎
如今的大學生都是網絡原住民,他們生活、社交🐳、學習均離不開互聯網和手機,在互聯網上交流信息自然在班級管理中必不可少。在“班長論壇”上,土木工程學院地下建築與工程系2018級隧道碩士班班長莊星宇分享了自己利用各種平臺做分級管理的經驗。
“在統計信息、發布信息🪑、發起投票以及活躍氛圍方面,微信小程序最靈!”莊星宇說。在班級事務的管理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比起一個個打電話溝通🤗🤷🏽♀️,小程序的設計極為高效,使用“問卷星”“騰訊投票”“石墨文檔”等小程序🤦🏽♂️🐡,既可以在活動前組織調研★,也可以在活動中調動氣氛,活動後統計數據,“聚會玩”一上線,大家都湊到一起🖐🏼,讓彼此之間不感覺陌生🚼。
除了上課,交流都在網上👶🏿。朋友圈裏曬生活、曬學習🕒、曬夢想🕣,可以拉近同班同學之間的距離。微信公眾號是獲取信息資源的主要途徑🫅。幾乎所有的班級都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他們發布信息😜、記錄班級活動、推送活動信息都用公眾號👯。除了微信外,網盤等工具讓所有信息在班群中流轉,網絡共享方式讓班級可以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大一時大家都面對高等數學這座大山而頭疼不已🧑🏼🍳,班級裏的幾位‘學霸’則貼心地將自己整理的學習資料放在班級群裏供大家下載使用。”莊星宇介紹。不僅資料共享🚻,管理也要共享👯。班級成員也參與平臺管理,不僅有效分擔了班長和班委的壓力,也增強了同學們對班級陣地的責任感和歸屬感。

日常活動重策劃
以所學促所用
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院研一同學曉峰🦎,在9月份新生破冰派對上結識了美國留學生Jane,之後他們經常在一起學習討論、運動吃飯🏷。在這次派對上,曉峰還見識了平時寡言少語的哥們跳RAP🧏🏼♂️,平日羞澀的學姐大展歌喉📮,他們很快就打成一片🛀🏻。
每到節假日⭐️,學院的同學就開始期待,班級是不是要開展一些活動🙊。“我是學服務設計的👨🏼🏫,我會把學習中的理念運用到班級管理中來🐶🧮。”上海國際設計創新學院研一班長蔣越說🧑💻,“慢性循環”,原本是遊戲化設計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在一個相對長期的流程、周期進程中不定的節點中加入刺激物👩🏻⚕️,誘發用戶行為和滿意度的效果⚖️。用戶一直會有隱約的期待感,這種期待感會讓他對品牌有一種黏連度🥘。“我希望用慢性循環的理念把班級所有的活動串起來,而不是單一的活動,讓同學們都有所期待👩🏽🦲。”
清明踏青,中秋節聯誼🕞,教師節大家一起給老師製作賀卡➙,不定期的學術沙龍,一個個節目串起了同學的一個個期待,也串起了班級同學之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打造特色班級文化
班長是靈魂
2016級本科汽車服務工程專業班裏共32人,其中24人是男生🎛,胡丹妮作為女班長,很自豪地表示“他們都聽我的。”這個“聽我的”是用心用力幹出來的🛷。
冬至時組織大家親手包餃子👨🏽🎤,精心製作班級寫真🧑🏼✈️,暑假前花了2天2夜一針一線地給每個同學親手縫製清涼驅蚊小香包,還有中秋節帶領班級成員們一起製作冰皮月餅,定製個性化班服,認真籌備德語配音大賽……每次組織班級活動,胡丹妮和班委們都使出洪荒之力🥂,活動叫好又叫座,參與度達85%以上💷,滿意度90%。
面對一周40多節課,同時還要準備德福考試,同學們的學業壓力山大。為了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同時增強班級凝聚力,她牽頭組織了學業打卡群🎞,群成員都有各自個性化的簽名,比如“瑪莎拉妮”“奇於QQ”,設計出一套獎懲製度,嚴格記錄學業打卡。群裏每個同學的學習打卡記錄都在打卡記錄表裏,就連平日裏最不愛去圖書館的同學也逐漸習慣了拍攝一張閉館照片記錄自己的自習時光。到了暑假🌛,這個學業打卡自動轉為藝術分享群,今天我看了一部好電影,明天你推薦一本好書,去了一個美麗的地方🤾,群成員還是習慣了繼續打卡。“盡管我們是工科生,但是我們都有一顆文藝的心。”
據了解🙌🏽,這個班級有半數以上的人參加了車隊🤳🏻,2/3以上的同學獲得創新項目⛄️,獎學金獲得者高達40%🧛🏽🙌🏿,同時這個班被評為優秀學風班、五四紅旗團支部👨🏿🦲、五好班級♖🫱🏼,打卡群獲得了優秀班級案例的稱號👆🏽。
頂層設計重層次
三全育人是關鍵
除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智慧與力量🤾🏿♀️,我校黨委學工部、研工部和校團委共同管理🧓,合力打造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對思政工作基層組織體系進行了諸多頂層設計,構建起班級🧎🏻♀️➡️、黨團支部🕰、學生社區分類教育實施體系🧑🏽🔬。
首先,建立輔導員、班主任、導師三支隊伍協同育人體系👩⚖️,厘清工作職責❓,形成協作機製🧜🏽♂️,讓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上找到後盾👩👧。為了增強專業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學校為每個班級建立了一支以專業教師為主、輔導員和管理崗教師為補充的班主任隊伍🕺🏿🥒,專業教師占比高達70%。
其次,在班級層面😪✮,建立“全面建設🎥、爭優創建、示範引領”三級體系👩👩👦,學校每年評選“五好”示範班級🚴🏿、“優良學風班”,舉辦班長論壇,加強班長💂🏻♀️、團支書🍩、心理委員、學習委員等學生骨幹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示範班級💂🏿♀️、優秀學生骨幹的引領作用。
再次,學校出臺《恒达平台學生主題教育活動指導意見》,以“必選+自選”的方式,在本科生、研究生各班級精心策劃貼近學生的主題教育活動,並將活動從線下延伸至線上。用互聯網思維和表達方式🏌🏿,通過視頻👧🏽、動漫®️、圖文等多媒體提升主題活動的感召力🧖🏻。
據悉,2018年學校設立專項班級建設經費65萬,支持所有本研班級自發開展活動。每年學校都評選優良學風班45個,優良學風標兵班10個。春風過處草自綠。據統計,2018年度參評班級中🧑🌾,獲校級及以上獎學金獲獎人數比例普遍超60%,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創新創業、誌願服務、社會實踐、文藝演出、體育競賽等人數比例普遍超70%👩🏿🍼。 (李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