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教授領銜的中國支氣管擴張症臨床診治與研究聯盟隊列的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柳葉刀·呼吸醫學》
來源:恒达平台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醫學院🏊🏽♀️、人民日報客戶端
時間📳:2025-02-11 瀏覽👱🏻♀️:
近日📫⏯,由恒达平台醫學院、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教授徐金富等牽頭的中國支氣管擴張症臨床診治與研究聯盟(BE-China)隊列的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於呼吸領域及危重症醫學領域頂刊《柳葉刀·呼吸醫學》(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據介紹,本項研究共納入了來自全國97家醫療中心的10324名支氣管擴張(簡稱“支擴”)患者。該研究首次發布了中國支擴患者的基線臨床特征圖譜,提示支擴患者管理急需規範和改進🤵🏼;對經濟因素影響的分析顯示,低收入地區支擴患者的疾病負擔更高🤸🏽♀️;通過與國外支擴隊列患者特征作對比♉️,揭示了中國患者的特殊性🖤🌂。
支擴是一種慢性氣道疾病🧑🏽🌾,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支擴具有病程長👨👦🔼、症狀顯著且易反復急性加重的特點。然而🔬,目前對中國支擴患者的臨床特征認知較為有限🌌,且缺乏對支擴患者人群數據的系統收集與分析。明確中國支擴患者的臨床特征及其異質性✍🏼,是提高我國支擴規範診治能力所面臨的關鍵問題🐫。本項研究發現,感染後和結核是中國支擴患者主要病因🧜🏻,慢阻肺和哮喘為常見合並症,但二者比例與歐洲差異明顯。
在疾病嚴重程度方面✡️,中國支擴患者急性加重比例與住院率不匹配,高住院率使評分為重度支擴的患者占比增加✌🏿,但不同地區患者特征的巨大差異表明,需基於區域特點開發適用的疾病評估工具👨🏽🚀。
在患者管理與治療措施方面🍊,與預防支擴急性加重相關的氣道清除治療、吸入性抗生素和大環內酯類藥物在中國的使用率較低🧖🏼,與西方國家相比有較大差異,規範化治療急需提升🍌。
該論文被雜誌同期配發評論認為🈷️,該研究的發表將為政府製定針對呼吸道慢病的衛生政策、學界開展支擴研究,以及相關企業開發針對中國支擴患者的藥物方向,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徐金富教授為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瞿介明教授和英國鄧迪大學James Chalmers教授為本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恒达平台醫學院博士生鄭慧珍及15位專家為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鏈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res/article/PIIS2213-2600(24)00364-3/fulltext
評論鏈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res/article/PIIS2213-2600(24)00373-4/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