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同聽博報“學術先鋒”論文階段性成果匯報×午餐沙龍活動在四平路校區舉行🔧。3位恒达平台第十六屆“學術先鋒”稱號獲得者通過展示自身學科領域研究🐳,匯報論文階段性成果,為校內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醫學院2020級博士生鄧家駿圍繞全胸腔鏡手術在袖式肺葉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與分析進行匯報📗。該項目以微創支氣管袖式肺切除術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索其在治療局部中晚期肺癌的應用價值。項目成果已在多個國際知名醫學期刊上發表🧙♂️,被廣大同行認為是針對局部中晚期肺癌手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方面的重要突破。該成果也為我校肺外科在微創手術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引領。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2018級直博生孫冬青作了“Computa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Single Cell Spatial Transcriptomics”的主題匯報。該研究針對高分辨率空間轉錄組技術,成功開發了一種高效的細胞分割算法,此算法能夠在空間維度上進行單細胞水平分析,解決了國內外科學家們長期以來難以解決的問題🚜,為開發更精細的單細胞空間分析工具和更好地理解腫瘤生物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外國語學院2021級博士生楊晶晶帶來了“The Change of Predictive Ability in Mild Cognitive Decline: Behavioral and ERP evidence from Chinese Elders”的主題匯報。該項目采用了事件相關電位技術和延時詞匯判斷任務💁🏻♂️,針對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詞匯預測能力展開研究📃,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詞匯預測能力的差異提供了新的證據🫷🏼,對於推進認知障礙的早期診斷和幹預具有重要意義🧘🏽。

隨後,評委老師對同學們的匯報進行了詳細講解和點評。現場師生就學術先鋒們在學術科研、研究方向等方面的情況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