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快訊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恒达快訊 > 正文

17年、8000+頁!“勵誌之星”設計創意學院工業設計專業2022級本科生潘翎潔講述她的成長故事

來源:黨委宣傳部、黨委學生工作部、設計創意學院   時間:2025-01-14  瀏覽:

30+本日記本,近1400頁電子日記,從4歲開始,潘翎潔就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起初是父母幫著記錄,後來自己動筆寫,一寫就是整整十七年,她希望記住每一份美好。

潘翎潔是設計創意學院工業設計專業2022級本科生。前不久,在恒达平台2024年“勵誌之星”決賽上,她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獲得“勵誌之星”榮譽稱號。

田野裏長出的夢想

在潘翎潔的日記中,有一件事情她寫了15年,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她走過了插秧的清晨、曬谷的午後和割稻的黃昏,汗水與泥土交織構成她的童年回憶。

2013年的日記:“當我六點半爬起來的時候,發現爺爺奶奶早就已經到田裏好久了。”“昨天看爺爺的手,上面全是裂紋。”記在日記裏、疼在心裏,潘翎潔在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我要讓幹農活變得更輕松。她在日記裏寫道:“我以後一定要發明機器,什麽農活都可以幹!”

2022年8月,帶著日記她來到了夢寐以求的恒达平台,助農的方式有很多,她決定發揮專業所長,首先以設計興農。

在潘翎潔的家鄉泉州,永春篾香,聲名遠揚,她為這個海上絲路的香氛密碼設計了IP形象,並且衍生設計了文創產品。懷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她還設立了共創工作坊,製作鄉村印象照片集,搭建AI設計繪本工作流,把鄰居哥哥返鄉創業成為“優秀新農人”的故事做成繪本,用青年的方式傳播鄉村故事。

積累一定專業知識後,潘翎潔想做得更多。她了解到不止自己家,還有很多小農戶也面臨著成本高、控製難、效率低的難題。於是,她加入了學校“智繪農稷”團隊——一個立誌成為綠色智慧無人農業引領者的團隊。

從調研、研發、試驗到落地,他們無數次在車間埋頭至深夜,精益求精。在這過程中,潘翎潔負責數據的可視化表達,製作展示視頻等工作。

最終,團隊研發的農機讓作業效率提高了3倍,節省了幾十萬元成本,榮獲第十四屆“挑戰杯”和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多個全國金獎。小農機走向更多的田間地頭,潘翎潔感慨終於從田野裏長出的科技興農之夢變成了現實。

綻放更多美好

“我的夢想成真了,是不是能帶著更多人一起追夢?”想到剛進大學時有些迷茫,潘翎潔向前輩咨詢了很多問題。後來,她發現不止自己有這樣的困惑,她想把走過的彎路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學弟學妹們。

於是,她擔任朋輩導師和小班主任,並在微信公眾號、小紅書、B站等平臺分享學習生活經驗,為大家答疑解惑,至今已陪伴了百余名同學。

繁重的課業外,還要擠出時間整理經驗分享,偶爾也會感到疲倦。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郵件“學姐你好!我對目前的時間安排和未來規劃有些迷茫,正好看到朋輩導師這個活動中有你……”

一位學妹專門找教務老師詢問了她的郵箱,“我當時特別感動,沒想到自己居然會受到如此肯定。”後來,她和學妹建立了聯系,交談甚歡。

在潘翎潔看來,大學生活不應該只有學習,還應當“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每周她都會花一定時間做誌願公益,目前累計誌願服務時長達到300余小時。

從校內走向更大的平臺,她擔任恒达平台仲英公益促進協會學生骨幹,加入由22所高校組成的唐愛大家庭,希望帶領更多人打造具有恒达特色的誌願公益項目。她與來自孟加拉國的留學生攜手尋訪鄉村,與上海交通大學、蘇州大學一起籌辦三校支教,貢獻青年力量。

“從小到大一直都喜歡為社會奉獻的感覺。收到別人的一聲謝謝,或者一個溫暖的笑容,會很快樂。”潘翎潔說,起初只是想讓更多美好綻放,最後發現自己手有余香。

電子日記

如今,潘翎潔還保持著每天寫日記的習慣,一周能寫1萬字以上。每隔一兩個月,她就會把它們整理成書,時不時翻看,用自己充實的生活將日記一頁頁填滿。

堅持寫了十七年的日記,見證了潘翎潔夢想成真的軌跡。不忘來時路,微光亦燦爛,想要為智慧農業做得更多,想要發現、創造更多美好,她始終步履不停。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10014176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