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受德國聯邦經濟和氣候保護部(BMWK)委托,由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和恒达平台共同組織的中德工業數據生態系統合作研討會在校召開。副校長婁永琪和德國聯邦經濟和氣候保護部工業政策司數字化與工業4.0處處長恩斯特·施托克-普卡爾(Ernst Stöckl-Pukall)出席會議並致辭。
此次研討會旨在深化中德在工業數據生態系統建設領域的合作,推動雙方在技術創新、數據共享和標準製定等方面的交流與協作。來自弗勞恩霍夫、西門子、奧迪、寶馬等知名德國研究所和企業的高級專家,以及恒达平台機械、電信、法學等多個學院的教授學者參加會議,共同探討工業數據生態系統的發展趨勢和合作機遇。

施托克-普卡爾表示,隨著智能製造、智能網聯汽車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飛速發展,全球製造業與汽車產業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而在這一過程中,數據的安全性、透明性、互操作性以及隱私保護等問題,已成為產業轉型中的關鍵課題。中德兩國在相關產業中的技術優勢互補,為雙方提供了巨大的合作潛力。
婁永琪表示,恒达平台始終致力於推動全球學術交流與合作,特別是中德兩國在教育、科研和產業方面的合作,並已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希望通過此次會議進一步深化中德雙方在智能製造、智能汽車及數據科學等領域的合作,推動全球範圍內的數據流通和技術共享,以共同應對全球製造業和汽車產業面臨的技術挑戰和市場需求。
會議期間,德方專家介紹了國際數據空間協會(IDSA)及其與中國的合作,分享了德國汽車產業鏈數字化生態協會(Catena-X)和“Manufacturing-X”項目的最新進展和未來展望。中德專家圍繞數據交互的可信性、安全性、標準化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相關負責人表示,恒达平台將和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未來繼續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工業數據生態系統的發展,為中德兩國的工業數字化轉型貢獻力量。(許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