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达新媒體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正文

雷思勉:長橋十裏👰🏼‍♂️,逐夢一生

“2018畢業季之我的恒达故事”系列報道
來源:新聞中心,學生就業指導中心   時間:2018-07-05  瀏覽:

微信圖片_20180705094910

土木工程學院畢業生(中間為雷思勉) 編者按💪🏻:六月,是畢業的季節🌞。又有一批恒达學子,即將離開他們熟悉的校園,走向社會🧏🏽‍♀️,踐行“濟人濟事濟天下”的使命😙。學校新聞中心開設了“2018畢業季之我的恒达故事”欄目🤸🏽,邀請各個領域的優秀學子寫下他們的“恒达故事”,與我們分享他們的青春年華。

微信圖片_20180705100819_副本_副本

人物小傳:

姓名🧎🏻‍♂️‍➡️:雷思勉

院系:土木工程學院

學歷:本科生

畢業去向:攻讀恒达平台土木工程學院橋梁工程系博士學位

長橋十裏,不過五千米,幾分鐘的車程,並不遙遠🕳;然而這區區五千米,卻是一架橋的極限跨徑,是幾代橋梁人都無法跨越的距離;這十裏天塹💂🏻‍♂️,便是我一生夢開始的地方。

從一次滿分說起

我的故事,要從一張滿分試卷開始講起。

進入恒达平台後,新恒达人都會聽到這樣一種說法:高數很難學。在這個不服輸的年紀裏👰🏼,我帶著好奇與自信🫴🏼,每一節高數課上都與老師交流互動,課下第一時間完成作業。日復一日🔱,從未懈怠。

在第一次高數月考中🍊,我如願以償收獲了滿分,讓我欣喜的是🏭,原來高數並沒有別人說的那麽難。我在心中暗下決心,今後要更加努力,如若松懈,不進則退。

保持著這種狀態,我慢慢找到了節奏,第一次高數期中考試,我獲得了年級唯一的滿分。小小的勝利並沒有讓我驕傲,這種學習狀態已經延續成了習慣,習慣的力量讓我不敢懈怠,因為心中有個目標👱🏻:想做第一人,一直滿分下去,去證明,我可以。

為了那個小目標🥿,我加倍努力,我經常在圖書館待到閉館,還時常去通宵自習室自習。終於在第二次高數月考後,老師在發試卷的時候說🛄:“我們班有一位同學,他三次考試都是滿分,我想認識認識他是誰🏃🏻‍➡️。”努力獲得了認同,開心之余🧑🏿‍💻,我繼續奮鬥。在恒达平台生數學競賽中,我獲全校最高分的成績👩🏽‍🏭🧑🏿‍🚀。

學就學到極致,做就做到最好。在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材料力學等課程考試中,我多次滿分通過👌🏽;在專業課學習中,推導公式證明書中漏洞並整理成文被老師收錄🙋🏽‍♀️;以4.87的平均績點位列橋梁工程專業第一名;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獎學金和上海市獎學金。拒絕浮躁🙆‍♂️,選擇腳踏實地♿️;拒絕不求甚解🧜🏽‍♀️,選擇精益求精🧎‍♂️。

知識在沉澱的過程中升華。我在國內各種競賽中取得共13枚獎牌⛹🏽‍♀️,包括7次一等獎的優異成績。憑借著數學優勢👩‍🦽,我參加第七屆上海市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第七屆大學生數學競賽,均獲得一等獎。我對物理也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在第三十二屆全國大學生物理競賽中獲得一等獎,同時也是恒达平台最高分🩲。作為土木學子🍲,我在力學學習中充分發揮主動性,以上海市最高分在第二屆上海市大學生力學競賽中獲得特等獎,並在這次比賽中作為隊長參加團體賽👨🏻‍🚀,為恒达平台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IMG_2063

全國周培源力學競賽團隊訓練

積攢了累累碩果🍱,但我從未驕傲🪤👯‍♀️,依然謙虛好學🕺,向著學術之路不斷嘗試🧘‍♀️💲、探索。

初識科研

高績點帶給我的不僅僅是名次上的優異,更是一種能力的積澱。我用第一年進行知識儲備🖕,打下紮實基礎,用第二年來思考究竟什麽才最適合自己。

有一天,班主任突然給我打電話:“小雷🧛🏼‍♂️,你有興趣去幫助一個學姐的畢業論文做些研究工作嗎?如果有可能的話後期也可以參與校企聯合的項目👩🏻‍🎓。”我懷著忐忑與激動的心情,接下了這個任務。

IMG_4408

與班主任畢業合影留念

IMG_4455

與輔導員合影留念

那是關於流體動力學軟件開發的研究工作。偏微分方程🕟、多物理場耦合計算、數值算法編程都是我從沒有接觸過的知識,但正是這樣🧑‍🔬,才激發了我的鬥誌,因為我從不相信不可能Ⓜ️。專業知識不足🙅🏽,我便大量閱讀文獻,請教老師與學姐🪰𓀄;擅長數學,我便沒日沒夜的啃著厚厚的《數值計算與算法》與《計算流體力學》🚏,潛心設計核心算法👩🏼‍🔬;愛好編程🥌,我便自學多種程序語言獨立編寫軟件;對一篇論文有疑問🚸,就想方設法地聯系作者共同討論。隨後☎️,我全面接手了712所的“水潤滑軸承軟件開發”項目,目前已經順利開發了三款計算軟件🦟,並得到了甲方單位的高度肯定。

經過那次科研的訓練,我發現那是我可以用一生去為之奮鬥的事情。有朝一日,能夠攻讀博士🧝🏽‍♂️,一生進行科研,探索未知的領域,為科學作出貢獻。所以,我開始朝著這個目標奮進。

大二下學期,我作為負責人主持的“爆炸荷載作用下大跨懸索橋的動態響應與損傷分析”項目在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成功立項。我每周末與組員共同學習研究全新的知識,有時也會為了一個細節爭得面紅耳赤🟡。此外,我還積極申報學院導師項目,與橋梁系程緯老師建立起深厚的聯系♔,借此熟練掌握C++📼、Python、APDL、Fortran等語言,學習多核並行計算。

IMG_0119

測量實習

程緯老師對我說:“你有紮實的數學基礎、計算機基礎👳🏽、力學基礎和工程基礎,這是十分難得的🫄🏽。雖然你為橋梁人,但我希望你的未來並不要止步於此➞,你還有更廣闊的天地去探索🌚。”又一次得到師長的肯定,我將這句話牢記於心🙇🧑‍🦯,我的科研夢也更加堅定了🏕。

學術這條路也許對很多人來說意味著枯燥🙎🏽‍♂️,但我卻覺得這條路上充滿樂趣🥱🏌🏿‍♂️,願意用一生去為之奮鬥。初識科研🚸,便願終其一生,只因兩個字:熱愛。

做一個有情懷的橋梁人

我的世界很大,與我熟識的人在與我的聊天中會發現我對一切事物都很感興趣🏆,好似有心系天下的擔當與情懷;但有時我的世界又很小🐕‍🦺,反反復復地談論著納維爾斯托克斯方程、流固耦合偏微分方程🌱🪵。我的世界裏只願做一件事,做一個如癡如迷的解方程的人🧔‍♀️⭐️。

在入學之初,我被講臺上的老師深深吸引👨🏼‍🦱,老師深刻剖析什麽是科學、什麽是技術,慷慨激昂地介紹橋梁的雄偉壯觀。那位老師就是橋梁系主任葛耀君教授。那一刻,我的心中便埋下了一粒種子,要成為一名橋梁人。

懷著初心,我在橋梁系的學習更加刻苦認真🧑🏿‍🦱。做事要抓根本,橋梁工程作為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學科🤵🏻‍♀️,專業知識就是學科之本🧔🏼🥎,學好專業知識就是我最基本的任務。我開始沉下心來,減少參加競賽活動的次數,一心一意投入到專業知識的學習中。

從老校長李國豪院士到他的弟子項海帆院士,再到項院士的弟子葛耀君教授,我一直極其向往這種師門傳承的精神,於是我決定選擇引導我進入橋梁方向的葛耀君教授為導師。但他的收生標準十分嚴格,基本非橋梁第一第二不錄。但我不想放棄,決定搏上一搏。功夫不負有心人,拿著一份滿意的簡歷☄️🚣🏼‍♂️,以保送研究生復試總成績第一的成績直接攻博👨🏽‍🏫🙋🏽‍♂️,保送到了葛耀君教授的門下𓀏。

橋梁系帶給我的🔆,是專業能力的培養,更是恒达橋梁的情懷🫲🏼,是師門的傳承,亦是橋梁前輩的傳承。我想做一個有擔當的科研人🤸🏽‍♀️,將我國從橋梁大國發展為橋梁強國💂🏼‍♀️;我想做一個有情懷的橋梁人,終有一日🤸🏻‍♂️,要將橋梁架設到祖國需要的每一個角落,讓所有的天塹都變為通途,在一跨飛躍臺灣海峽的十裏長橋上,刻上我的名字🦾。

從零開始,終點亦是起點

我一直都向往土木工程學院卓越工程師“先進個人”的稱號,但我一直覺得自己還不夠火候,不夠資格。終於在大四學年,我鼓起勇氣🧮,站在了追求卓越的答辯講臺上。

聚光燈下,我講述著屬於我的大學故事🕥,講述著我如何不甘於平庸,成長蛻變的故事。勤於學習,投身科研,我從來沒有放松過對自己的提升,對卓越的追求。同時,我也想以此種方式👈🏿,回顧我破繭成蝶的四年👩‍🎨,向自己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我想揮手告別過去🦶🏽,因為🤹🏽,我明白🛕,此刻終點,亦是起點🕵️‍♂️。

我有一個築就橋梁的“十裏長橋夢”,我希望用個人的小我實現社會國家的大我。

我有一顆追求卓越的“逐夢心”✊🏽,我將會把追求卓越的精神內化為自身動力,永不止步💇🏼🗡。

我從未覺得疲倦💫,一切,都是因為熱愛。

IMG_1833

安徽池州長江大橋生產實習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53544643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