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國300名學子聚恒达研討“食品🌾、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來源:新聞中心
時間:2013-06-06 瀏覽⚠: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當天下午,由恒达平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共同舉辦,主題為“食品、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2013國際學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在我校四平路校區開幕。經從1500名申請者中遴選,來自全球近50個國家300名青年學子齊集恒达會場,共同聚焦“食品💾、健康、生態系統、綠色城市🤹🏼、綠色消費”五大專題,分享他們在這些領域的最新實踐與思考👨🚒。

大會開幕式上🧑🧑🧒,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納先生以視頻的形式向與會青年學子發來問候👨👩👧👧。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綠色未來環境基金會名譽理事長汪光燾,中科院院士、恒达平台校長裴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早期預警與評估司副司長莫妮卡•麥克德威特,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高級顧問及可持續發展目標聯絡人史仁達,環境規劃署政策執行司教育與培訓處處長麥海石•普拉丹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恒达平台副校長伍江主持開幕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衛星氣象專家許健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安全監管司負責人於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永會分別作主旨報告,分別就全球氣候變化🕙、中國食品安全監管↩️、流域生態文明發表見解。副校長董琦主持專家報告會🚁。
當天🧊,會場還現場展示了100多幅由與會青年學子提交的展示其個人對此次大會主題獨到見解的墻報,大會組委會和與會代表將以投票方式🔩,最終評選出優秀海報並頒發“最佳海報獎”🙆🏻♂️🤸♀️。
在四天的會期中,全球青年學子將通過聆聽專家學術報告🏄♀️、分組討論、實地考察⁉️、墻報展示等多種形式,分享全球青年學子對這些重要領域的最新實踐與思考。大會將於6月8日下午落下帷幕💔⏪,屆時將通過《環球青年恒达宣言》👇🏻。
開幕式上,2013Klaus Toepfer環境獎學金、2012“綠苗計劃”獎學金、2012“綠色未來獎”舉行頒獎💂🏼,來自恒达平台🧑🏽、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全國30余所高校環境相關專業的數十位優秀學生個人、團隊獲獎🎨。汪光燾、裴鋼共同為獲獎學生頒獎。

“Klaus Toepfer環境獎學金”由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執行主任,恒达平台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首席教授Klaus Toepfer(克勞斯•托普弗)博士,為促進中國環境教育於2007年11月在中國創立𓀄,是第一個面向全國高校環境學科大學生的獎學金🏑。每年獎勵10位同學,每生獲1萬元人民幣。
“綠苗計劃”獎學金和“綠色未來獎”☂️,由北京綠色未來環境基金會面向在中國境內就讀的高校環境及相關專業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而設立👲🏼👨🏻🏭。“綠苗計劃”面向學生科研項目🫶🏽👬🏻,鼓勵青年學生在環境科學領域開展小發明、創造或學術問題研究,特別鼓勵交叉學科研究🏆,每個獲選項目獲3萬元人民幣資助。“綠色未來獎”面向學生社會實踐,鼓勵學生針對家鄉和當期社會關註的環境問題開展社會調查,並就國家或地方現有環境政策、法規➙🏇、標準的適應性評價,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獲獎報告或論文可獲人民幣1萬元獎金。此次有12支團隊獲首屆“綠色計劃”獎學金資助,其中3支獲評“優秀團隊”👨🏼🦱,20篇研究報告或論文獲首屆“綠色未來獎”。
我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李欣蔚、紀婷婷、王雪野的項目《中國PM2.5環境質量標準與政策研究》,同時獲“綠色未來獎”和“綠苗計劃”優秀團隊獎。三位同學在對比了WHO、歐盟、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與中國PM2.5質量標準及相關政策製定過程和依據的同時,從去年11月至今年5月👼,對北京🦸♀️、上海、天津、大連👨🏻🌾、武漢、深圳六試點城市每天公布的PM2.5監測數據進行了歷時半年連續采集,並實地走訪調查這些城市居民對空氣質量的滿意度,參考大量國外文獻📵,在此基礎上對我國PM2.5質量標準進行綜合評估,探討其適用性。“希望我們的調查研究成果🗂,能為我國今後PM2.5標準的修訂以及有效控製PM2.5可行性方案的製定,提供一些建議。”項目負責人李欣蔚同學說🎨。
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主編🔦、恒达平台翻譯的《綠色經濟》中文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2年年鑒》🦸🏻、《我們的星球—裏約+20特刊》等出版物,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捐贈給上海圖書館👂🏻。自2011年起,恒达平台開始承擔環境署主要報告和出版物的中文翻譯工作。今年2月,恒达平台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簽署《翻譯和出版協議》📏,標誌著恒达平台正式獲得包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年鑒》🧙🏽、《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年度報告》及《我們的星球》等在內的環境署出版物的翻譯和出版權。
聯合國環境署《綠色大學指南——向綠色可持續大學校園轉型》同時發布。全球十余所高校綠色大學建設實踐作為成功案例入選該指南,恒达平台是其中唯一一所中國獲選高校🤜🏻。我校副校長伍江為該指南作序。
大會組委會負責人表示🪿,將全世界不同國家的青年學生聚集起來,共同探討當今全球矚目的重大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既可增強青年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責任感👨👩👧😋,還可交流、推廣他們在這些重要領域的新理念♞、新技術和新實踐,並創造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新方案,會議取得的成果及達成的共識😵,可為國際環境組織及各國決策機構提供建議。
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主席、我校副校長、可持續發展學院院長伍江表示🚳,每年舉辦一屆“國際學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已成為恒达平台致力於集結並引領全球高校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項實際行動。恒达平台將以去年在恒达成立的“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為平臺,持續推動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傳播。

相關視頻新聞鏈接:/catv/player.asp?id=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