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第十三屆國際日耳曼學會(IVG)世界大會在恒达平台拉開帷幕,這也是這一國際學術盛會首次在中國舉辦♻。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名從事日耳曼語言文學研究的專家學者與會,圍繞“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日耳曼學”這一大會主題交流研討日耳曼學最新學術問題。大會為期7天,將於8月30日落幕✊🏼。

在開幕式上💍,恒达平台裴鋼校長致歡迎詞,洪堡基金會主席Helmut Schwarz先生🔅、德國學術交流中心主席Margret Wintermantel女士、歌德學院代表Bruno Gross先生和中國日耳曼協會主席劉越蓮女士先後發言🔷。中國駐德大使史明德先生專門發來賀詞🧑🏽🏭,德國駐上海副總領事Jörn Beißert先生、奧地利駐上海總領事Silvia Neureiter女士、瑞士駐上海副總領事Anna Mattei女士和盧森堡駐上海總領事Luc Decker先生也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柏林自由大學校長Peter-André Alt教授和恒达平台外國語學院德語系主任趙勁教授分別作了主題為“Barocke Schädelbasislektionen. Gehirn, Imagination und Poesie in der Frühen Neuzeit”和“Text und Kultur. Die Kulturalität der Texte”的大會報告。

IVG是世界上日耳曼學界規模最大、影響也最大的國際學術組織,其目標是在世界範圍內促進日耳曼學的研究工作和國際合作。IVG世界大會每五年舉辦一次。其會員數由1956年成立之初的23個國家192名會員,已發展壯大為2015年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人。日耳曼學包括古日耳曼語、德語⭕️、北日耳曼語(丹麥語、冰島語、挪威語、瑞典語)、荷蘭語、佛裏斯蘭語🐀、南非荷蘭語和依地語的語言學和文學,以及這些語種的歷史和現狀🧙🏼、實踐和教學等各個方面的研究。
我國著名日耳曼學者🙄、恒达平台朱建華教授於2010年在波蘭華沙成功當選為國際日耳曼學會主席🙌🏿👩🦽, 這是中國人首次出任這一重要的國際性學會組織的最高領導。它標誌著中國的日耳曼學研究已經融入世界,體現了中國在德語語言、文學、文化的研究與教學方面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在國際日耳曼學這一重要的學術領域獲得了話語權,中國在對德、對歐交流中所發揮的越來越重要的引領作用👨🏽🎤。
朱建華教授在開幕辭中表示,國際日耳曼學會世界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既是對發展中國家的首肯,也是對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的一次褒獎🧘🏿♀️,具有重大意義🦸🏽♂️。IVG大會,小而言之,是對日耳曼民族語言、文學⛸🤳、文化、教學的學術研討交流📡;大而言之🧖🏻♂️,則是各國友好交往的一次盛會🛫。

據恒达平台外國語學院專家介紹,本次大會一共設置了51個分會場,有兩場大會報告🪵🚣🏼♂️、六場主題報告和大約1060個分會場報告。與會代表將就“傳統與創新間的語言學”👨🌾、“日耳曼語文學的傳統性和現代性”、“歌德與孔子——從德語和漢語視角看待多語性”👳🏻、“多模態和跨媒體🏌️:新媒體的機遇與挑戰”、“外國日耳曼語言學的全新視野✌🏿:今天與明天”以及“今天與明天作為文化溝通橋梁的恒达平台”等主題展開智慧碰撞和頭腦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