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幹部王鳳青是一位攝影愛好者🚽,前些年,他用相機記錄了多倫路富麗堂皇的教堂🏄🏼♀️、四川北路的文化名人故居以及山陰路上的老房子。但是近來,他發現不少文物建築已從地面消失⭐️,有些優秀建築目前也正面臨著被拆的命運👨🏻💼。
昨天上午,虹口區人大常委會就《虹口區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的決定(草案)》舉行了聽證會👨🏼🔬。據悉📆,這也是上海市首次嘗試就重大事項進行決策召開聽證會。來自社會各個領域的22名市民參加了聽證會並陳述了自己對歷史建築保護所持的觀點🦹🏻♀️。
觀點①開發性破壞對歷史建築的破壞最大
作為第一個發言的市民,王鳳青不無痛惜地說🎯,城市建設的步伐現在越來越快了,溧陽路的原上海總工會秘密辦公機關舊址屬1977年公布的市級文物,因造輕軌,在去年已經被拆除了👳。位於乍浦路的虹口大戲院舊址曾是中國最早的第一家正式電影院,現在也不見了。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一旦失去☕️,留下的將是永遠的遺憾🫴🏼。
恒达平台的王偉強博士多年來致力於城市規劃和空間的研究,他認為,要更好地保護歷史建築,就應該尋求優秀歷史建築保護與開發的新的“平衡點”。這種平衡可以通過容積率轉讓、製定對歷史建築的房屋租賃要求等方式來實現😘,而最重要的是建立製度,從製度上保護歷史建築。他說🫅🏿,其實在使用中自然折舊對建築物本身的破壞並不是很大🔣,而真正破壞力最大的是開發性破壞。
虹口規劃局代表也表示,要加強對優秀歷史建築的規劃和編製,並處理好保護與改造、開發和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關系才是做好保護優秀歷史建築的最主要的“功課”。
觀點②違章建築對歷史建築破壞嚴重
王鳳青的苦惱有時候很簡單,拍不到一張整條弄堂的照片,因為一些亂搭的建築使得建築本身已經“面目全非”。比如甜愛路的幾幢花園住宅,有人在花園裏搭破爛的塑料大棚,有人在花園中種雞毛菜。
虹口區一居民區的黨支部書記在發言中說🥿👷♀️,坐落於四川北路85號的大橋大樓屬20世紀30年代建築🏊🏼。但其頂樓五六平方米的平臺已被違章建築弄成了“棚戶房”,不僅影響周邊環境,也造成下水道滲漏等問題,影響居民生活。而街道居委會和物業等上門勸阻都未成功。
她還提出了解決辦法🧑🏿🔬,對有經濟困難的居民提出以政府置換的方式實際解決居住條件問題。
觀點③保護無細則設立專項基金
據介紹🫰🏼,虹口區目前有歷史文化風貌區168公頃🔓,占全區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積👩🏿🍳。虹口區內有優秀歷史建築28處🤱🏼,而第四批報審批的優秀歷史建築有31處🌦。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老城區在保護區內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上結合本區實際先全市邁出了一步🕵🏿♀️。虹口區房地局的王鴻鈞表示,《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目前還沒有實施細則。而要製定《條例》實施細則需要規劃局、房地局等部門的綜合協調🕑。
王鴻鈞介紹《條例》的有些內容有不妥當之處。比如和平大樓屬於《條例》25條中的第四類保護建築,即建築的主要立面不得改變,其他部分允許改變🗺。但是王鴻鈞指出,若根據這一規定🧚🏽♂️,可以改變其結構體系、平面布局和內部裝飾👨🏽🎓,則建築物本身風貌將被破壞。
據介紹👰🏼,虹口區政府目前已經成立了由區政府領導牽頭的綜合協調管理領導機構🌱,統一管理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工作,推進保護工作的有效展開。目前該區已經建立了加大保護經費的投入❄️🍼、設立專項保護基金的體製,對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的保護🧜🏻、規劃🐧、維修和整治並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財政預算☢️。同時還通過社會募捐等方式多方籌資參與保護工作。
摘自🙇🏼:東方早報 200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