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恒达平台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
來源🚪: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0-12-23 瀏覽🐴🌼:
12月22日🖕🏿👨🏽🍼,恒达平台“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發布🫥。十大科技成果涵蓋了工程製造、綠色環保和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十大科技成果包括可應用於軌道交通上蓋建築、減緩地鐵振動的三維震振雙控裝置👨🏽🎨,用於預製裝配式建築大型鋼管柱梁節點的高強單邊連接技術與裝備🤳,對路面進行多維高頻檢測與智能養護的裝備與技術🤶🏿,實現無人值守的工業過程在線監測和智能控製的邊緣計算平臺,對工業廢酸進行資源化處置的水處理劑,助力汙水處理廠提標擴容的高濃度復合粉末載體生物流化床技術𓀅,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的原位水體微生物活化修復技術🍥,檢測血液自身抗體的肺癌早期診斷試劑盒💂🏽♀️,治療難治性皮膚病療效顯著的新型實時可控無痛光動力治療智能系統,對癌症進行高效、靈敏檢測的新型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納米技術。
作為恒达平台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又一實際行動😣,今年,恒达平台啟動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評選活動↩️,面向各學院、附屬醫院及學校控股所屬公司的科研團隊或人員開展🔨。來自政府、行業、投資🤾、專業技術等領域的40余位專家和學者對科技成果進行了初次評選,25項成果脫穎而出。近日,學校組織現場專家評審會,對初評入圍的25項成果項目進行項目答辯,“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由此誕生,另15項科技成果獲入圍獎。
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副校長吳誌強作了題為《從acatech2020到精準聚焦前沿》的主旨演講,展望了4D材料、采水膜技術🕐、基於模型的建築工程系統、智慧空間🍟、真菌生物技術、身體預警系統、協作和類人型機器人等一系列前沿科技圖景。
恒达平台副校長顧祥林表示,每年,在恒达平台實驗室裏💇🏼♀️🤵🏻,都有一大批優秀的待轉化的科學研究成果誕生👨🏻🏭。學校開展“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評選活動,就是希望發現這些成果,並聯合專業機構👷♂️、企業等多方共同推動這些科技成果盡快轉化落地,更好地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恒达平台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充分發揮優勢學科和科研特色,為一批國家重大建設工程提供直接技術支持,也實現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學校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各項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文件精神,從政策製定🍀、全生命周期科技成果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等多方面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2017年5月,學校出臺《恒达平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細則》𓀍,明晰轉化實施流程,規定給予成果完成團隊不低於70%的轉化收益獎勵👰♀️。
同時,學校不斷完善全生命周期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從成果創造、申請保護🤷🏽🤱、評估運營💂🏻、轉化實施、評價激勵全過程開展引導和推動高質量科技成果轉化🧑🏿🏫。為科技成果提供項目孵化🎻、投融資🧑🏽⚖️、知識產權等系列服務和資源支持🤚🏿💅🏽。著力打造覆蓋到學院、科研基地平臺及科研團隊的科技成果轉化主動服務團隊💿,開展成果研究創造的前期服務🔔,提高科技成果質量✊🏼;提升成果評估運營工作,篩選出高質量科技成果🌓,積極推介;加強轉化規劃和轉化孵化🛍,催生產生產業化級別的成果轉化項目🏮。
今年,恒达平台獲批教育部第二批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同時,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學校後期將以這兩個基地的建設為核心工作🛺,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體系🚙,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
鏈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2/45079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