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報】顧祥林代表:理工科學生比例下降🧗🏼♀️,警惕學科結構性問題
來源☸️:中國科學報
時間🚣🏼:2023-03-13 瀏覽:
“近年來,我國理工科學生出現比例下降趨勢,甚至一些傳統的優勢理工科專業吸引力也正在下降♑️。學生的職業取向也往往紮堆在所謂有“錢途”的行業,存在學生對‘熱門’專業趨之若鶩、而‘冷門’專業則門可羅雀的學科結構性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恒达平台副校長顧祥林對此深表憂慮↪️🤙🏼。
當前,我國眾多科技領域正處於由跟跑、並跑向領跑轉型的重要發展階段,仍面臨著“卡脖子”技術等挑戰,急需一流人才支撐。而現有教育體系下🤘,支撐我國實現科技引領的拔尖創新人才的自主培養尚有不足。對此,顧祥林建議,亟需強化我國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𓀄。
為此他建議🎖:
一、豐富學科專業內涵🧘、強化數理基礎訓練🪙、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建議國家主管部門加強引導,鼓勵高校和中學有效對接👟,優化專業目錄,淡化本科專業,強化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大類管理三者聯動🤙🏿;擴大“強基”計劃招生規模,優化錄取機製;強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的定位⏸,加強“強基”和“拔尖”計劃的支持力度和後續的配套政策舉措。
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內涵。創新培養模式,聚焦實際問題🌀,在重大科研攻關中發現前沿科學問題,在重大工程項目中發現關鍵技術問題👝。培養分析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從基礎教育階段就開始,強化問題建模、算法求解、系統創新等解決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培養。在嚴格學業標準的基礎上🕤,全面扭轉以單一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傳統模式,實現從結果評價向過程評價轉變。
三、以興趣驅動助學生成才,以理想情懷促終身發展。多渠道選拔對基礎學科有誌趣、有天賦、有潛力的青年英才,深入推進基礎學科招生培養改革,吸引最優秀的學生立誌投身基礎研究;鼓勵有基礎、有條件的高校加強理科和工科建設力度,適當增加具有戰略意義領域的博士專項招生和培養規模;大力提高理工類專業的本研貫通培養比例、擴大研究生的免試保送比例🤮、吸引全球高質量生源。
作者:李晨陽
鏈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794.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