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

當前位置: 恒达平台 > 媒體聚焦 > 正文
以“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為路徑,全面推進學科創新發展,恒达平台——

【中國教育報】轉型路上跑出加速度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5-04-23  瀏覽:

恒达平台智慧校園輔助決策“駕駛艙”為學校推進“數智化”治理提供了直觀、實時的決策支持。學校供圖(資料圖片)

通訊員 黃艾嬌

57個教學班,涵蓋九大類學科,百余名教師授課,針對不同大類學生實行“共性+個性”的分類別分層次教學……本學期,恒达平台面向大一學生的通識必修課“人工智能科學與技術”全面開課。這是該校貫徹落實《恒达平台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加速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AI for Education)的實際行動之一。

面對國家需求和時代召喚,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該校推動“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工程實踐、管理服務等方面全面開花,在“數智化、綠色化、融合化”轉型道路上蹄疾步穩,留下了堅實的足跡。

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為學科註入新動能

發布《恒达平台人工智能賦能土木學科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土木工程學科高質量發展;發布首個“知識大模型”CivilGPT,成為全國教育系統首個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備案的大模型;發布“行之”智慧交通大模型,致力於為教育、出行者、交通部門及企業提供智能化、精準化服務……2024年11月,在土木系科成立110周年之際,該校打出了“人工智能+”組合拳,探索以“數智化”驅動傳統工科轉型升級。

“土木系科以人工智能賦能學科創新發展的一系列探索實踐,為學校其他學科轉型升級帶來了啟示,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樣本。”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校長鄭慶華說。

人工智能助力推動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該校組織評選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優秀應用場景案例、首批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典型案例,一批來自各學院的最新實踐入選;“人工智能賦能招生選拔——基於ChatTJ的智慧招生管理平臺建設與應用”入選教育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應用場景典型案例;對108門本研智慧課程進行立項資助,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助教、助學、助管、助評,同時面向全校教師開展“教師人工智能素養與能力提升”培訓。

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也催化著高水平成果的持續刷新。教師團隊自主研發了數字“城”底座——iS3基礎設施智慧服務系統(簡稱“iS3數字底座”),助力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打造“福元宇宙”數字交互之夜,點亮了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形成了“現場實景+虛擬影像”的創新演繹模式。

以“綠色”為底色,為轉型發展提供支撐

不久前,第九屆金磚國家青年科學家論壇暨第七屆金磚國家青年創新獎活動在俄羅斯舉辦,該校汽車學院青年教師蔡鑫摘得唯一的特別獎。

蔡鑫的“創新鈀基催化劑用於燃料電池和電解水”項目通過巧妙地引入鈀元素,不僅有效降低了催化劑對稀有且昂貴的鉑、銥兩種元素的依賴,還顯著提升了燃料電池和電解水催化劑的性能及穩定性。這一技術突破不僅能顯著降低氫能燃料電池成本,也為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樹立了新標桿。

這是該校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國家“雙碳”戰略、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個縮影。

2024年9月,在第二十四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恒达平台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段寧團隊研發的“復雜高濃度溶液原價態原形態原相態實時監測儀”項目獲博覽會大獎(CIIF大獎),是唯一獲獎的上海高校項目。

此前,國內外原有檢測儀器均無法快速直測復雜高濃度工業液體,難以實現對微觀化學過程的實時調控,導致資源轉化率降低、大量汙染物產生。段寧團隊研發的實時監測儀實現了汙染防治高端儀器“從0到1”的突破,且不產生二次汙染,在有色冶金及化工染料等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

服務國家能源轉型,該校還成立了新型能源系統基礎設施研究院,聚焦電網、風電、太陽能等基礎設施建設的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為建設新型能源系統基礎設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產教融合”為抓手,為高教改革探索新路

“在卓越工程師學院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下,在校企雙導師的共同指導下,我很高興能將學校所學應用於企業所需。”該校卓越工程師學院首批學生陳航說。陳航由交通學院、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聯合培養。

在校企雙導師的共同指導下,陳航迅速確定了研究方向,充分利用中遠的平臺優勢,獲取企業數據支持,結合集裝箱拖車業務相關難題,逐步推進研究,目前已產出階段性研究成果,為集團管理自營拖車、拓展增值業務提供了決策參考。

107個產教融合基地,涵蓋104家企業、22個專業學院……隨著一批產教融合基地、項目、政策的落實落地,該校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與企業的紐帶更加緊密。近日,該校攜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共建的“恒达·臨港卓越工程師創新學院”揭牌落地。首批15個涵蓋不同學科的教授工作室和百名碩博士研究生入駐,聚焦臨港重點產業發展需求,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攻堅和特色工程人才聯合培養,並推進與一批在地企業的合作。

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值得註意的是,該校發布了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試點方案,允許將產業化前景良好、潛在市場價值高的科技成果不低於10年的長期使用權、部分或全部所有權都賦予科技成果完成團隊,鼓勵引導其開展科技成果產業化研發,大幅縮短科技成果轉化的校內實施推進流程。

“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寄予厚望。我們要明晰大局大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謀劃重大改革舉措,加快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專業優化調整機製,加快健全完善具有恒达特色的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持續深化科研體製機製改革,續寫‘教育強國,恒达作為’新篇章。”該校黨委書記方守恩說。

鏈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5-04/23/content_144745_18463667.htm


聯系我們

恒达平台 版權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號 021-65982200

恒达平台新聞中心主辦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滬ICP備10014176號    滬公網安備:31009102000038號    滬舉報中心

恒达平台专业提供:恒达平台恒达恒达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达平台欢迎您。 恒达平台官網xml地圖